天天看點

解讀《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

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釋出會,對外正式釋出《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這是時隔15年之後,電力主管部門再次對外公布電力發展5年規劃。上次釋出還要追溯到2001年1月1日,當時的電力主管部門——原國家經貿委——釋出了《電力工業“十五”規劃》。

《規劃》是“十三五”電力發展的行動綱領、是編制相關專項計劃的指導檔案、是布局重大電力項目的依據。

《規劃》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将達6.8-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到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人均裝機突破1.4千瓦,人均用電量5000千瓦時左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考慮到為避免出現電力短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和電力發展适度超前的原則,在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需求的基礎之上,《規劃》按照2000億千瓦時預留了電力儲備,以滿足經濟社會可能出現加速發展的需要。

新增裝機5億千瓦左右

在電源結構方面,《規劃》明确,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提高到39%,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煤電裝機力争控制在11億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約55%。

具體來講,《規劃》 明确,将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十三五”期間,正常水電新增投産約4000萬千瓦,開工6000萬千瓦以上,其中小水電規模500萬千瓦左右,到2020年,正常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

《規劃》 明确,将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釋出局。“十三五”期間,風電新增投産0.79億千瓦以上,力争中東部及南方區域占新增規模一半,到2020年,風電總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新增投産0.68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總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4000萬千瓦,存量優先。

《規劃》 指出,将安全發展核電,加快推進沿海核電建設。深入開展内陸核電研究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認真做好核電廠址資源保護工作。“十三五”期間核電投産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規劃》 還提出,将加快煤電轉型更新,促進清潔有序發展。“十三五”期間,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煤電裝機規模力争控制在11億千瓦以内;全國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4.2億千瓦,實施節能改造約3.4億千瓦,力争淘汰落後煤電機組約2000萬千瓦。

《規劃》 同時指出,将加強調峰能力建設,提升系統靈活性。“十三五”期間,抽蓄電站開工6000萬千瓦左右,新增投産1700萬千瓦左右,2020年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左右;單循環調峰氣電新增規模500萬千瓦。“三北”地區熱電機組靈活性改造約1.33億千瓦,純凝機組改造約8200萬千瓦,其它地方純凝改造約450萬千瓦。

改造後,增加調峰能力4600萬千瓦,其中三北地區增加4500萬千瓦。落實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将棄風、棄光率控制在合理水準。此外,《規劃》還将鼓勵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試點示範。

充分論證全國同步電網格局

在電網發展方面,《規劃》明确,将優化電網結構,提高系統安全水準。建設分層分區、結構清晰、安全可控、經濟高效原則,充分論證全國同步電網格局,進一步調整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提升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協調性,探索大電網之間的柔性互聯,加強區域内省間電網互濟能力,提高電網運作效率,確定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作和電力可靠供應。嚴格控制建設成本。全國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線路9.2萬公裡,變電容量9.2億千伏安。電網綜合線損率,控制在6.5%以内。

分區域看,《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華北地區電網“西電東送”格局将基本不變,京津冀魯接受外來電力超過8000萬千瓦,初步形成“兩橫兩縱”的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網架;西北地區電網要重點加大電力外送和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繼續完善750千伏主網架,增加電力互濟能力;華東地區電網将初步形成受端交流特高壓網架,開工建設閩粵聯網工程,長三角地區新增外來電力3800萬千瓦;華中地區電網要實作電力外送到電力受入轉變,湖南、湖北、江西新增接受外電達到1600萬千瓦;東北地區電網要在2020年初步形成1700萬千瓦外送能力,力争實作電力供需基本平衡;南方地區電網要穩步推進“西電東送”,形成“八交十一直”輸電通道,送電規模達到4850萬千瓦,實作雲南電網與主網異步聯網,區域内形成2-3個同步電網。

同時,《規劃》提出,要籌劃外送通道,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十三五”期間,新增“西電東送”輸電能力1.3億千瓦,2020年達到2.7億千瓦。《規劃》還明确,将更新改造配電網,推進智能電網建設。

明确電改時間表

《規劃》指出,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組建相對獨立和規範運作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規則,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同時明确了有序推進電改的時間表。

一是,核定輸配電價。2017年底前,完成分電壓等級核定電網企業準許總收入和輸配電價,逐漸減少電價交叉補貼。加快建立規範明晰、水準合理、監督有力、科學透明的獨立輸配電價體系。

二是,建立健全電力市場體系。建立标準統一的電力市場交易技術支援系統,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完善交易機構,豐富交易品種。2016年啟動東北地區輔助服務市場試點,成熟後全面推廣。2018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2020年全部啟動現貨市場,研究風險對沖機制。

三是,組建相對獨立和規範運作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完善的治理結構、完備的市場規則和健全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和第三方機構促進交易機構規範運作的作用。積極推進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革和相對獨立運作,2016年底前完成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工作。

四是,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建立優先購、發電制度,落實優先購電和優先發電的保障措施;切實保障電力電量平衡。逐年減少發電計劃,2020年前基本取消優先發電權以外的非調節性發電計劃。

五是,全面推進配售電側改革。支援售電主體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内容,2018年底前完成售電側市場競争主體培育工作,基本形成充分競争的售電側市場主體;鼓勵社會資本開展新增配電業務;明确增量配電網放開的具體辦法;建立市場主體準入退出機制;完善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配售電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規劃》,在其實施過程中,将每年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回顧、梳理、評估,并結合實際情況對規劃項目進行微調。規劃确需調整的,将在國家能源局按程式修訂後公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