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

冷兵器時代的戰争讓許多曆史愛好者心馳神往,熱血沸騰。而其中兵力相差懸殊的戰争更是籠罩着一層悲壯的色彩。以少戰多甚至勝多,常常會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印記。那麼,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翻看史料,我們會發現,

中國曆史上的三大戰役,即戰國末期的長平之戰、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和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其中的兩大戰役赤壁、淝水都是以少勝多的戰争。

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

赤壁之戰是順江而下的曹操面對孫、劉聯軍。南下的曹軍号稱八十萬,實際上據考證為二十多萬,孫劉聯軍則隻有四五萬人。據《三國志》記載,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衆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在赤壁之戰前,曹軍感染了嚴重的疾病,結果氣勢洶洶的曹軍初次交戰就敗退,撤回北岸。

曹操傳中也說: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許多曹軍士兵感染疫病而死,餘下的也有許多喪失了戰鬥力,曹軍元氣大傷。

這種情況下,黃蓋提出了詐降火攻的計策,之後的劇情,史書和《三國演義》的記載相仿:

“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雖然曆史上沒有鐵索連環和諸葛亮借東風,曹軍還是被火攻大敗,退出了戰場。

赤壁之戰,曹操失利的因素有很多:如軍中蔓延的嚴重疾病;北方将士不習水性;荊州水軍新降,與原來的曹軍士兵配合不默契等等,不過孫、劉聯軍的智慧和戰鬥力對于這場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也非常重要。

也難怪赤壁之戰流傳千年依然被人們口口相傳。

淝水之戰則更加誇張,偏安一隅的東晉以八萬府兵面對前秦百萬大軍,卻打得前秦幾乎全軍覆沒,世祖苻堅隻身逃回淮北。

此戰的過程倒并不十分精彩。

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苻堅的先鋒部隊三十萬人在淝水與晉軍對峙,苻堅表面接受晉軍要求渡過淝水再交戰的請求,卻打算先後退,等晉軍渡河渡到一半時将其殲滅。怎成想,秦軍剛開始後撤,陣中忠心東晉的降将朱序就大喊:“前線的秦軍敗了!”本來看到晉軍訓練有素的府兵就已經心中忐忑的秦軍立刻作鳥獸散。東晉取得全面勝利。

此戰之後,前秦本就尖銳的社會沖突終于爆發,各部族紛紛反叛,建立割據政權,北方由統一重新分裂。曾經意氣風發的苻堅,最終落得個被絞死的下場。

除去這兩場著名戰役,曆史上還有諸如項羽三萬擊潰劉邦五十六萬人的彭城之戰,周亞夫帶領中央軍三個月平定擁兵八十萬的七國之亂,劉秀以一萬七千人在昆陽戰勝四十三萬的新朝軍隊,三國時期著名的官渡之戰、夷陵之戰也都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除此之外,還有黃巢之亂李克用四萬人勝叛軍六十萬……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争其實數不勝數。

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

那麼,這些戰争都是因為兵多一方指揮官昏庸而另一方英明神武嗎?為什麼人多反而常常打敗仗呢?

首先,在古代,軍隊間的聯系十分原始,隻能靠傳令兵甚至靠吼叫來傳遞消息和指令,這樣,反而是人多勢衆的一方指揮難度更大;其次,士兵數量遠勝敵軍,将士往往會自視甚高,輕視敵人,導緻戰略戰術上處于劣勢。

綜上所述,冷兵器時代其實往往是更精銳,謀劃更多的部隊取得勝利。人數并不一定能帶來很大的優勢,這或許也正是冷兵器戰争的魅力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