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是一個安靜的行當,但偶有出圈,多是些近乎雜技的表演,比如曾翔的吼書、邵岩的射書等。
吃瓜群衆表示疑問,他們總說這是一種探索,其實類似的探索,日本人早就做過。
因為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是以日本也是有書法的。
但因為不是原生的,是以和中國書法相比,單調許多。
日本和尚空海《風信帖》
在中國,書法從篆書、隸書一路發展過來,之後才有楷書、行書、草書。
而古代日本一上手就是行草書,是以日本書壇基本沒篆隸什麼事。
到了清代,中國書法界出了一大事,就是碑學的興起。
碑學在帖學之外提出了一套新的審美系統,說要取法魏碑、取法篆隸。
本來,這事和日本書壇沒什麼關系,因為日本沒有魏碑也沒有篆隸。
但有一個人把這一個風潮帶到了日本,那就是楊守敬。
楊守敬,生于1839年,湖北省宜都市陸城鎮人。
1880年,楊守敬作為清朝駐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員,去了日本,在日本待了五年。
楊守敬把碑學思想帶到了日本,他帶了數百種碑帖去日本,給了日本書道界巨大的震撼。
這裡面有一個人,對楊守敬帶去的碑帖特别感興趣,那就是日下部鳴鶴(1838-1922)。
日下部鳴鶴用回腕執筆法
日下部鳴鶴(1838-1922),生于彥根城(滋賀縣彥根市),日本明治時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
接觸到楊守敬後,他對中國書壇的發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于1891年來了趟中國。
日下部鳴鶴的隸書
日下部鳴鶴在江浙一代遊曆了一番,和吳昌碩等人有過交流,他曾經寫過一首《遊東吳雜作七言絕句》:
海上漫傳書聖名,雲煙落紙愧天成。浮槎萬裡求遺榘,千古東吳有筆精。
吳昌碩對這位來自海東的書法家也十分敬重,題贈甚多,今日所見有光緒二十七年(1901)《贈鳴鶴老梅圖》,題詩雲:
寥空一鶴翔,歸夢蹑扶桑。冷抱琅琊刻,間栖石鼓堂。凍梅尋伴侶,短劄羨康強。想見論書處,南天憶古狂。
日下部鳴鶴門生衆多,其中有一個得意門生叫比田井天來(1872-1939)。
比田井天來因有強烈的時代意識而受到老師的青睐,善為人師的日下部鳴鶴鼓勵天來:“你不必像我其他弟子一樣跟随我的寫法,我這裡有很多古法帖,你可以選擇喜歡的臨摹。”
比田井天來臨《初月帖》
比田井天來生于 1872 年,他在 1933 年推動成立了“書道藝術社”,由此正式揭開了日本現代書法藝術的篇章。
日本現代書法之是以會在這時誕生,一方面受碑學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受現代派美術的影響。
1935 年比田井天來提出書法應該是“既非字亦非畫”的一種藝術樣式,這個理論可以說是日後前衛書法産生的最早基礎。
但是呢,我們看比田井天來本人的作品,和傳統書法差別好像并不大。
比田井天來有一個很出名的弟子叫上田桑鸠,到上田桑鸠,終于出現了我們印象中的那種前衛書法。
上田桑鸠1899年出生于兵庫縣,原名順,他志向書法,于1928年來到東京,投到比田井天來門下。
1951年(昭和26年),上田桑鸠創作了一幅《愛》的前衛書法作品,反應的正是戰争過後人們回歸甯靜和諧的生活狀态,不久在日展(“日本美術展覽會”)中展出。
他的作品并沒有寫一個簡單的“愛”字,而是畫了三個意象,類似三個口,集合成一個“品”字。用水墨勾勒線條的方式構成的三塊石頭。
後來,據上田桑鸠自己介紹說,他創作這件《愛》的作品時,完全是受到小孩跟随父母行走時的揖讓之态、依戀之情的啟發。
上部的口是小孩,是以寫得有點稚味,用墨上也較淡。下面兩口是父母伏蹲在小口旁,可以想象一個三口之家在草坪上溫馨的嬉戲圖,正是一種愛的再現,故題名《愛》。
這種愛是實在而天性的,沒有半點的虛僞性。他是借用“品”字之形來表達“愛”的意象,與“品”字本身沒有什麼關聯,隻是一種象征。
正因為作品《愛》的這種新觀念進攻性很強,在當時太過前衛,與傳統書法嚴重相悖,掀起了軒然大波。
♂️
上田桑鸠寫的“無”
為此,他一氣之下,宣布退出日展,撤回這件作品。
這就是前衛派書法,他們不一定寫漢字,他們在探索各種各種造型,關心這些造型給人的感覺。
但是呢,上田桑鸠其實也能寫正常的字,比如他給老師寫了塊《比田井天來先生碑》,明顯就是學褚遂良。
上田桑鸠非常喜歡褚遂良,他認為褚遂良的筆法中包括了書法的全部可能性,是以後來他收井上有一為徒,就教他臨過一段褚遂良。
井上有一,1916年出生,從小喜歡畫畫,想做畫家,但因家境貧寒,最終報考了免費的師範學校。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去做了國小教師,之後是教務主任、校長,最後在60歲退休。
書法家其實是井上有一下班後的生活,井上有一後來寫過一篇《書法的解放》一文,他的主張是:
将書法從“書法家的書法(玩技巧)”中解放出來,變成“人的書法(能看見純真心靈的書法)”。
1952年1月,井上有一、森田子龍、江口草玄、關谷義道聚首京都龍安寺,建立了墨人會。
這個團體的目的,可以簡單概括為:使自由的人性回歸書法之本,廣泛結交那些抱着徹底追求純粹真實的态度的人。
今天我們看井上有一的作品,很多人會客氣地說“看不懂”,其實潛台詞是“怎麼那麼難看”?
事實上,井上有一追求的并不是好看,他的書法走向了表現性。
寫書法不再為了讀懂這個字,而在于寫這個字的時候體驗了什麼,這個字的表現力是什麼。
這是書法的多樣性,是井上有一和那個時代在書法作為造型藝術的普遍性、共通性上的積極探索。
當然,書法發展到這一步,很容易引來很多搞行為藝術的人。
我們怎麼判斷這些人是嘩衆取寵,還是真有思想呢,這就需要更深的學習了……
感謝你的閱讀,很開心你和我一樣愛書法~如果想對書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學習,可私信了解我的更多課程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