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城市需與五大發展理念有機融合

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那麼,建設智慧城市的路徑是什麼?筆者認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樹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時期智慧城市建設指明了方向。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積極實作與五大發展理念的有機融合,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謀篇布局。

優化軟硬體環境,實作創新發展

創新是一個廣泛而全面的概念,不僅僅是指單純的科技創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創新發展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前提,更是其建設的首要任務。建設智慧城市,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發揮科技進步和資訊化的帶動作用,建構産業新體系,培育發展新動力,尤其要大力提升綠色科技創新水準。要優化技術創新環境,加強技術研發、應用試驗、評估檢測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着力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産學研合作,增進企業之間的合作,優化智慧城市技術創新的軟硬體環境。重視人才培養,逐漸提升全民資訊化素質,堅持以落實人才發展規劃為主線,堅持人才優先,切實做好人才培養與全民資訊化素質教育工作。

這裡,有一點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即勞動力素質問題。中國城市建設有龐大的勞動力大軍,但目前中國勞動力整體素質尚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是以,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勞動者的素質教育,努力将勞動力轉化為符合時代和社會要求的人力資本,帶動創新發展,這對于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内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實作協調發展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要建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管理的營運模式。要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堅持政府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要按照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律,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營運模式的實踐探索,建立多樣化的智慧城市建設營運模式,着力培育形成成熟的市場機制。

地方政府在統籌規劃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的引導性作用,彌補市場失靈,加強體制、政策、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智慧環保、智慧交通、智慧安全生産等基礎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深入挖掘市場潛力,充分調動市場力量,用利益引導、市場限制和資源限制的倒逼機制引導科技創新。

探索根治城市病,實作綠色發展

随着城鎮化程序的快速推進,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大城市病開始顯現,人們開始反思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代價的傳統發展模式。傳統發展觀重發展速度和規模,輕發展效益和品質,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對生态環境造成破壞。而智慧城市的建設,正是有效破解城市病問題、提高城鎮化品質的重要舉措。智慧城市建設要求堅持資源集約和環境保護,推動城鎮化朝着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在一定程度上講,智慧城市展現的是城市資訊化的進階形态,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高度融合。要求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引入智慧技術,将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有機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對水、能源、土地等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和智能化管理,有效緩解城市發展的資源瓶頸壓力,解決資源總量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并有效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效率,提高城市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真正實作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騰籠換鳥”與“一帶一路”相結合,實作開放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展日新月異,成就舉世矚目,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對内堅持改革,破除一切阻礙生産力發展的障礙和藩籬;對外融入世界經濟大潮,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資訊化的過程中拓寬生産力發展空間。将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要開放。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對于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既是壓力又是機遇。要通過“騰籠換鳥”,實作鳳凰涅槃;要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推動走出去與引進來緊密結合。

經濟新常态要求中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并向縱深推進。從長期看,經濟發展取決于長期潛在增長率,也就是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進步。要實作長期可持續發展,僅靠需求側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須通過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提高潛在增長率,也就是改善供給側。從供給端來說,就是針對企業自身的改革,增強企業盈利能力,進而提升企業的預期和信心。具體的改革舉措包括減輕企業稅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簡政放權助力創業創新等。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政策手段幫助企業應對目前的局面。騰籠換鳥,就是要主動推進産業結構的優化更新;鳳凰涅槃,就是要擺脫對粗放型增長的依賴,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可以說,騰籠換鳥是手段,鳳凰涅槃是目标。在發展速度換擋期、發展方式轉變期、經濟結構調整期和增長動力轉換期,隻有通過“老鳥”出,“新鳥”進,并紮牢籠子,才能實作中國經濟的鳳凰涅槃。智慧城市建設,正是發展和培育“新鳥”的契機與土壤。

經濟轉型更新,對外則需要抓住“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實作開放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中國新時期開放戰略的重要标志,承載着新時期中國打造全新對外開放格局的重任。智慧城市建設必須抓住“一帶一路”這個戰略機遇期,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支撐我國城市健康發展。

普及公共服務産品,實作共享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這是發展理念的巨大進步。智慧城市建設的定位、目标和重點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讓人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果。是以,建設智慧城市要加強軟體和硬體同步建設,優先發展公共産品(服務)領域,實作共享發展。

要大力發展城鎮網際網路、物聯網,推進智能交通、智能建築、智能電網等先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涉及城市發展的公共領域的科技開發,推進建築業、住宅産業、建材産業等技術更新,加大新型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的開發力度。加強智慧城市的軟體設施建設,把群衆滿意度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地方政府應實行智慧政務,發展智慧産業,建設智慧城區,建立智慧交通和物流體系,加強建構完善的智慧公共服務體系,最大程度上做到智慧城市發展成果由群衆共享。要加快推進資訊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加快制定和完善有關資訊基礎設施、電子商務、電子政務、資訊安全、個人資訊保護、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确資訊資源的責任主體和監管主體,為智慧城市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