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設智慧城市網際網路大經濟體

2016年11月5日,由經濟日報社指導,《經濟》雜志社主辦,中經互聯(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中經融玺(北京)生态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智慧城市經濟技術合作組織聯合承辦,中國城市經濟大資料研究院、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支援的2016第二屆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經濟日報》文改辦主任、中國經濟傳媒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璐,《經濟》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陳志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進階研究員徐俊傑,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國際标準課題組國際組組長周意誠,中國城市經濟大資料研究院副院長劉立民,Venturous集團董事長譚秉忠,以及貴州獨山縣、新疆阿拉山口、廣西桂富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志博天地人和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等城市、企業代表近250人參加會議。

  論壇上,與會嘉賓就“智慧城市的标準化”展開了多方讨論。他們一緻認為,應盡快制定完善的标準體系,将分散在國家各部委的529個智慧試點互通起來,實作網狀資源共享。同時,根據聯合國制定的17項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國際标準為推動力,結合中國特色,完善基礎設施性能評價和成熟度模型,對内解決能源、水、交通、廢棄物處理和ICT等核心問題,對外建造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緊湊城市、生态科技城市、工業4.0和特色小鎮。在他們看來,以網際網路金融為内圈、以網際網路産業為中圈、以智慧城市網際網路經濟圈為外圈的大經濟體正在建設中。

  論壇期間,針對PPP模式在我國存在的社會資本不完善、政企訴求不比對等問題,中國智慧城市經濟技術合作組織分别與5家企業簽署了合作協定,将共同緻力于PPP模式探索。同時,還為22家企業進行了授牌,吸納成為經合組織投融資聯盟成員。

  此外,作為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的多媒體實驗室,《經濟》雜志社還聯合實驗室其他兄弟機關共同釋出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資料交換與共享建設指南(國際标準)》、《建構城市虛拟仿真系統支撐城市科學決策體系》和《“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智慧城市全球參與建設模式研究》三大課題。據了解,該實驗室在2017年将釋出8項課題,目前釋出的3項已經全面啟動,這将對智慧城市的建設起到推進作用。

  作為中央級媒體,《經濟》雜志社一直持續關注智慧城市發展。據陳志強社長介紹,截至目前,《經濟》雜志社已累計刊發深度報道300餘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相繼成立中國智慧城市經濟技術合作組織和中國城市經濟大資料研究院,為城市、金融機構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等搭建交流平台;積極與國家統計局等機關開展資料、模型和課題的縱深研究,探索建築大資料與城市智慧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一年多來,《經濟》雜志社共走訪了100多個城市,深入了解地方需求,通過PPP模式直接或間接參與項目20餘個,涉及金額100餘億;重點參與智慧城市國際和國内标準的修訂工作,以及國家發改委《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報告(2015-2016)》白皮書編撰工作,推薦了“遼源模式”,并率先發表《PPP模式在智慧城市的應用與思考》,以标準、理論、模式和應用創新引領智慧城市行業發展。他表示,未來,《經濟》雜志社将繼續發揮主流媒體的引領作用和輻射效應,以中國智慧城市經濟技術合作組織為載體,為各有關職能部門試點以及科研機構搭建公共平台,指導和服務城市建立工作的開展。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