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換算過機關存儲空間的價格降低速度驚人。比如,在8寸軟碟剛剛出現時候,一個8寸軟碟驅動器的價格,比一台微型計算機整機還貴。再比如世界上第一款容量超過1GB的硬碟(約2.52GB),在今天看來價格更可謂是天價:8-14萬美元,平均每GB價格為4萬美元,相當于我們今天購買硬碟價格(2TB硬碟600元)的930000餘倍。

按照這樣的存儲更新速度,相信如今影視(比如Green Arow)中出現的在小小U盤中承載1PB大小資料也将更容易達成。因為IBM已經可以在單個原子上存儲1比特資料,這意味着存儲資料的硬碟可以是以而縮小1000倍。
所謂的“未來存儲”其實更多是對存儲媒體的改變,相比目前的硬碟技術每存儲1bit的資料需要10萬粒原子的技術水準,IBM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新技術利用在氧化鎂表層附着一粒一粒磁化的钬原子(Holmium),同時可以使原子磁極保持穩定,不會受到其他磁場幹擾。表現在磁盤上就是1粒原子代表一個“1”,另1粒磁性相反的原子就是“0”(兩個原子之間距離為1毫微米)。而讀寫資料的磁頭則屬于顯微級别的,隻能在顯微鏡下可見。
如果這項技術走向普通群眾,那麼存下蘋果蘋果音樂2600萬首歌曲僅需要一枚硬币大小的面積。不過,IBM該項目的研究員克裡斯-魯茨(Chris Lutz)表示,因為IBM研究團隊這一成果的實驗環境是:液氮冷卻+真空環境。是以這項技術實用化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