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的新玩法:“網際網路+政府”,這不僅是商機也是政績

大資料的新玩法:“網際網路+政府”,這不僅是商機也是政績

“百度攜手國家工商總局開啟多方協作社會治理新模式”,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個标題。因為最近一直在研究網際網路+社會治理這個問題,也和上海一些地方管理機構有過探讨和學習,是以看到這個合作,有些想法倒是不吐不快。

網際網路+政府的三個境界

這些年,“網際網路+”的概念大行其道,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網際網路+政府”,許多的政府職能都通過網際網路的技術手段來做到更美好的實作——這不僅是商機,也是政績,最著名的當屬貴州要打造大資料樣闆,甚至計劃出台全國首部大資料地方法規《貴州省大資料發展應用條例(草案)》。

當然,在這波浪潮中,政府和網際網路企業有很多不同的合作,但細細看來,大體包括三個層次:網際網路+社會服務、網際網路+社會預測、網際網路+社會治理。

大資料的新玩法:“網際網路+政府”,這不僅是商機也是政績

先來說網際網路+社會服務這塊。其實這個不是新鮮玩意兒,很早就有“電子政務”這個說法。隻不過這兩年阿裡和騰訊都在全力啟動“智慧城市”項目,讓這個概念家喻戶曉,你可以在支付寶或者微信中查違章、婚姻登記等等,這個一站式入口的體驗比傳統分散在各個委辦局官網的業務的确要好很多。

在這塊業務上,雖然阿裡和騰訊風頭正勁,但我要說:這是政府主導推動的領域——而且核心是簡政放權,“網際網路+”隻是表現形式。

因為你看到的入口和相關技術應用不過是最表層的東西,背景最關鍵的是當地政府願意開放,同時願意通過改變内部管理方式,打通橫向縱向緩解,減少不必要的審批,進而實作“省時省力省錢”。在這一塊,可以參考《經濟參考報》此前對貴州這塊領域報道的基調,大體反應了實質:

相比于其他省級公共服務中心,貴州最大的亮點是運用大資料、網際網路+公共服務這樣的技術創新,既實作公共服務從各自為政、互相封閉的動作方式,向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互動和資料資源共享互認轉變。記者采訪了解到,中心不僅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務效能,而且“省時省力省錢”效果明顯,切實将權力運作裝進了“資料鐵籠”,群衆滿意度高。

再來說網際網路+社會預測這塊,也是近年大熱——最著名的案例莫過于多地政府搞的交通擁堵預測。

比如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去年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公布了一項新的試點項目:将高速曆史資料、實時資料與路網狀況結合,基于阿裡雲大資料平台,預測未來一小時内的路況。根據報道,這項目還不錯,實時路況監測成本下降了90%,未來路況預測準确率在91%以上。

不過,這塊其實更多是看着比較美,因為這一方面依賴政府對資料的大面積和深度開放,同時也依賴于應用者的深度挖掘。而根據複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在其2015年公布的《中國開放政府資料平台研究架構、現狀與建議》中的分析:

中國開放政府資料實踐存在六個方面的主要問題:資料量少、價值低、可機讀比例低,開放的多為靜态資料,資料授權協定條款含糊,缺乏便捷的資料擷取管道,缺乏高品質的資料應用,缺乏便捷、及時、有效、公開的互動交流。

當然,在我看來這其實并不奇怪,如果說網際網路+社會服務有電子政務有簡政放權的鞭子抽着推動政府行動,那麼在網際網路+社會預測這塊,其實動力有限。這也是為何我最看好第三塊,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的原因,因為在這塊上政府有着極大的主動性。

從上海自貿區模式看網際網路+社會治理

要談網際網路+社會治理,我建議各位要高度關心上海自貿區關心上海浦東的相關試點。

去年下半年,曾經聽過上海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交流上海自貿區經驗,他津津樂道的一條就是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率先運用“大資料”理念,嘗試在網絡訂餐行業實施“網際網路+信用監管”模式。

這個模式怎麼操作?其實很早政府監管部門就有對餐飲企業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監管資訊(俗稱笑臉、平臉、哭臉)的舉措,還會頒發“笑臉”、“哭臉”這樣的評級牌。不過因為這東西店家往往會選擇不起眼的地方懸挂,再加上食客到店後也相信眼見為實,并不太在意這塊。

但是,浦東新區在去年8月于轄下陸家嘴的試點中将資訊開放給外賣APP,這樣訂餐使用者對于商戶衛生情況一目了然。

其實,上述關聯的價值,遠不僅于“笑臉”、“哭臉”這樣的衛生檢查。某地的一位街道主任告訴過筆者,其轄區内大量無證經營的商店尤其是餐飲店,雖然當地工商部門知道這些店鋪無證經營,但因為法不責衆、拉動就業等種種因素,這些無證店鋪隻能聽之任之。而他作為管理者,很歡迎将相關資訊與市場企業打通,一旦無證店鋪無法登陸外賣網站或者其它網上經營行為受限,那麼可能就會謀求有證經營,将長期的老大難給解決。

是的,網際網路+社會治理,本質上是各級地方政府有動力去推動的一個項目。

為什麼網際網路+治理核心是IT巨頭們

網際網路+社會治理,各級政府有意願推動,這是從政府層面;而從企業角度,對類似BAT這樣的IT巨頭們,也是切入網際網路+政務的最佳試驗場。

為什麼這麼說?回看此前提到的三個境界,第一個是政府為主導;第二個可以政府為主導,配合方固然可以是商業企業,但也可以是高校,企業在大資料應用上未必是不可或缺的;但惟獨在大資料+社會治理上,商業企業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個問題,就要回到去年7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運用大資料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幹意見》,裡面明确提出了:

有利于加強社會監督,發揮公衆對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的積極作用;

“公衆對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的積極作用”,這句話請結合上海自貿區的例子反複咀嚼。這意味着未來“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通過政府公開資訊→商業主體利用資料影響公衆消費決策→最終來規範市場主體的行為。

大資料的新玩法:“網際網路+政府”,這不僅是商機也是政績

這就意味着,一個商業主體針對公衆的影響力越大,在這個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的蛋糕中可能分到的蛋糕越大。而BAT等巨頭們有着先天優勢。且讓我們看看各家可能和已經做的。

先來看騰訊,拼接QQ和微信,騰訊無疑是眼下社交類網際網路服務的頭把金交椅,但在我看來,這反而限制了其在網際網路+社會治理上的價值。無論QQ還是微信,絕大多數是熟人社交,當一個熟人給你推薦某件商品的時候,你基于信賴,往往不太需要政府資訊參考,大量政府監管部門公布的資料并無太大的用武之地。

再來看阿裡系,淘寶、天貓、螞蟻金服,陣地廣泛,可幹的事兒的确不少。最近阿裡系比較漂亮的一個案例就是螞蟻金服對“老賴”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專線将“老賴”名單(即失信人執行名單)共享給芝麻信用,“老賴”們的失信違約記錄實時同步到其個人芝麻信用。……“老賴”們将無法通過淘寶、天貓平台購買旅遊、度假産品、保險理财産品,也無法在螞蟻小貸等公司申請個人貸款。

當然,作為電商巨頭,其實如果淘寶天貓能夠和質檢部門進行資料共享,一旦質檢發現有問題的商品,淘寶天貓上相關商品自動被搜尋降級或者出現質檢問題提醒,那麼對于避免消費者上當大有好處。不過暫時,似乎沒有看到天貓淘寶有在類似問題上探索的計劃,不如螞蟻金服來得積極。

BAT三巨頭中,本文開首就提及的新聞源頭百度,也許可算是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的急先鋒了。記得早在去年10月,百度就和北京市工商局宣布就企業信用社會共治簽訂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未來将全面推動企業監督工作的變革和發展。

而随後百度就上線了“百度信譽”的新産品,百度搜尋中出現的企業,點選後可以檢視V1到V3的信譽檔案,而在檔案中即時呈現工商行政處罰、司法監管、稅務監管、财務監管各方面資訊——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上述部門的監管資訊除了極少部分通過媒體進行一次性傳播外,絕大多數時間内是到達不了普通閱聽人的——但百度的這個工具至少讓政府機關的資料可以直接到達最終使用者,而這意味着相關資料的殺傷力也是以驟增,如果一個網站因為工商行政處罰曝光而使得搜尋引擎使用者敬而遠之,你還認為他們會對工商行政處罰敬而遠之?這就是“公衆對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的積極作用”的實作啊。

至于這次,顯然是百度和工商系統合作的更新,從北京一地更新到全國,具體内容則是“全國電子商務網站監管服務系統”,以訂制化的“工商行政管理垂直搜尋引擎”為核心技術基礎,主要包括“全國電子商務網站主體監管服務子系統”、“全國電子商務網站客體(商品、服務)監管服務子系統”、“全國電子商務網站行為(違法經營線索)監管服務子系統”三大子系統以及相配套的應用管理功能。

其實從業務定位來看,百度的搜尋引擎提供的資訊,往往是搜尋者對資訊最陌生的情況下,也是政府公開資料輔導指引價值最大的場合,如果百度能夠接入更多的政府資料讓網站資質、信譽明朗化,這對中國的政府治理和網絡環境,倒是真的雙赢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