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在諸多伊斯蘭世界對古代中國世界的記載中,帖木兒的繼承人沙哈魯使者的記載和可信度可能是最高的,因為他不僅有機會面聖,而且還深入參觀了中國各地的城鎮,非常直覺地看到了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通過他的筆觸,我們也可以看到同時代穆斯林世界對古代中國的印象。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沙哈魯

在帖木兒時代,帖木兒帝國在中亞大殺四方,而且還對東方的明朝虎視眈眈,有再次入主東方的野心,對于明朝兩次派出的使者----傅安使團和陳文德使團,帖木兒都是毫不留情的扣押。但是到了他死後他的兒子沙哈魯的時代,随着帖木兒帝國的四分五裂,各路王侯陷入混戰狀态,帖木兒的兒子對于明朝也不敢表現得過于硬氣,是以對明朝的态度好了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長期扣押的傅安得以回到明朝,明史記載了九次帖木兒使者來華的經曆,波斯史書也記載了同時代明朝向帖木兒帝國的幾次遣使行動。這一時期兩國的關系緩和了不少,此時帖木兒國遷都到阿富汗的赫拉特,也就是明史中的“哈烈國”。作為使團成員的霍加-蓋耶素丁以日記記載了1421-1422年沙哈魯派出的使團對明朝通路的情況。

永樂十六年,沙哈魯就派出了使者前往明朝,作為回訪,當年明成祖朱棣就派出中官李達作為使者,回訪沙哈魯,到了永樂十八年,沙哈魯又組織了一群使者回訪明朝,他們帶上了李達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旅途。他們從撒馬爾罕出發,經過塔什幹和伊塞克湖,然後就進入了伊犁河谷,在翻越了天山之後,就是人煙比較稠密的吐魯番綠洲了。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吐魯番

在吐魯番盆地,使團成員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異教寺廟,裡面有新塑的巨型釋迦牟尼佛的泥像和更多更早的雕塑,毫無疑問它們都是佛教寺廟,這裡的信衆大都是之前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鹘的後裔,這些人是古典西域佛教文化的最後殘影,與這些佛教寺廟和石窟相對的,則是各種清真寺。而且在哈密和哈拉和卓(火州)等地,當地的地方長官都是信奉穆斯林的畏兀兒人或者察合台蒙古後裔,比如哈密的長官曼格利-帖木兒-貝葉裡,就是一個很英俊的穆斯林青年,穆斯林還在火州修建了一個濟貧院。在穆斯林長官的統治下,佛教文化暫時受到了統治者的容忍,但它們将在未來的一個世紀裡徹底煙消雲散。蓋耶素丁對于東疆吐魯番的記載,可以和陳誠的《西域番國志》等漢國文獻遙相呼應。

在哈密完成穿越沙漠-前往漢地的最後一程補給之後,一群人向東穿過沙漠,來到了一個距離肅州有10日行程的地方,這是明長城在西部最遠的西陲哨所,使團在這裡向中國官方報告了他們到來的消息,對于他們的行動早有耳聞的中國官方也做好了對應的準備,他們在一片草地上為來訪的使團準備了各種水果,雞,牛羊,果脯,谷物等補給品,裝在瓷碟中,各種酒水飲料裝在瓶子裡,在宴會坐席的後面,還有羊,大麥,旅行補給品等物資供使者取用,在此地使團向中國官方彙報了使團的總人數,以便日後明朝方面的接待。在肅州城下,甘肅鎮守太監王安帶領5000-6000名邊防騎兵出城迎接使團,這些人大都采用蒙古風格的裝備和戰術,他們中本身也不乏蒙古人,這裡,蓋耶素丁記載了明朝邊防軍的排兵布陣和紮營傳統,這些看起來确實訓練有素的操作,在日後的網際網路上以訛傳訛,被謠傳成子虛烏有的,令帖木兒帝國使節震撼不已的“永樂大閱兵”: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軍士按照方形紮營,猶如用羅盤和尺子來規劃,搭建營盤的時候帳篷的繩索要互相擰結在一起,不給行人以進出的空間,該方陣的四面各開四門,在它的中間留下一大塊空地,其中建有一座大小為一紮裡布的大台;在前場,按照禦營的樣式,用兩根中國式的杆子搭起大帳篷,門簾卷起,支撐起一個有篷布的亭架,使一紮裡布的地面完全被它罩住,就在兩根杆子下面,為王大人擺起一個椅子,然後在它的左右設有别的椅子,使者們坐在左邊,中國官員坐在右邊......

接下來是繁瑣的文藝表演:包括雜技,歌舞等等,王太監以下各級文武官員的輪流敬酒緻意。作為對外國友人的歡迎,王大太監給使團準備了十天的旅行物資,支援他們走到下一個城鎮。十多天後,使團的眼前出現了一座堅固的合剌瓦勒,也就是要塞,要塞四壁有堅固的壕溝保護,所有的師團必須經過要塞中間進出才能出入中國的關防,這裡指的是著名的嘉峪關。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過了嘉峪關就是肅州城了,在哈沙魯的筆下,這是一座十分規則,十分幹淨的城市,城市格局如同一個用尺子和圓規畫出來的四方形,城市的中心市場每天都會用水掃撒,打掃的幹幹淨淨,蓋耶素丁打了個誇張的比方,就算在地上潑油,也能把潑出去的油再收集起來,不過令蓋耶素丁感到不悅的是,漢人在城市裡養了很多豬,還把豬肉和羊肉同時在肉鋪裡賣。中國的市場裡每隔幾十步都有用竹竿搭建的亭子,亭子上有中國圓錐式的木屋頂,城牆上每隔20步,就有帶頂的望樓,四個城門兩兩相對,傻城市中央有兩條比交叉成十字形的百街道,切分度了城市的主要搬地塊,城中還有幾運個很大的佛文寺,寺廟裡章打掃的一塵不染,門口還有俊美的小男孩作為寺廟導覽;城市的地面上還有制作的很光滑的幹磚鋪地。從明朝官員那裡得知,從肅州出發他們将會經過99個驿站,每個驿站周圍都有一定的村落和居民點,看起來就是一個大村莊,此外每個城鎮中間都有烽火台和急遞鋪。急遞鋪的守護者一般都是世代繼承的,他們要負責守護鋪子,平時在鋪子旁邊耕田勞作,但是一旦有消息,就要将消息傳給下一站。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明朝烽火台的情況

從肅州出發經過九個驿站就是甘州了,這裡人口更多,城市規模更大,城市規制更加豪華,王大人派出了450匹騾子和馬,還有50乘人力車,每輛人力車都有12個小童負責拉車,他們長相俊秀,每個人脖子上都有假珠子制成的珠串,頭頂的頭發打成了結,他們跑得很賣力,在中亞急差都很難達到這個速度。在每個驿站中,明朝都根據使團成員的身份數量提供了對應等級的鵝肉,牛肉,雞肉,米面,蜂蜜,米酒,腌蒜和泡菜等食物,以及其他驿站中的必備食物。每當使者們到達一個城鎮,他們都要按要求去城鎮大廳中赴宴,在拉瑪贊月12日,由于穆斯林的宗教禁忌使團不能在這一天進食,是以他們委婉的道歉并回絕了王大人的宴飲邀請,王大太監也寬容地答應了,沒有進一步刁難他們,還派人将他們的食物送到了住所。之後的流程化寫作,就是蓋耶素丁每到一個大城鎮,就要對中國的市容和城市規模誇贊一番,總體來看就是離北京越近,城市越繁榮,當然這也許是大明官方特地設定的進京參觀路線,刻意避開了那些凋敝不堪的城鎮。後來使團在蘭州過了黃河(哈拉沐連),見識了最早的黃河大橋,大橋是由23艘船組成的,所有的船隻由固定在兩岸的粗鐵鍊固定;一行人還特别提到了城市中有三座大旅社,裡面有很多美麗的小姐,城市中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能工巧匠。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真定府的出現意味着北京越來越近了,靖難之戰後,北京成為了明帝國的新首都,是以蓋耶素丁一行發現當時北京正在進行大規模擴建,城牆上有很多竹竿子搭建的架子供建築勞工上下爬行,在宦官的引導下,使團從一條鋪滿磚石的道路進入内城宮殿,在前往内城的道路兩邊各有5頭石頭大象,官員們就是通過這十頭大象進入宮城參加朝會的。中國宮殿一般是石頭基底+木結建構築物,各種優秀工匠看到了都會覺得十分驚詫;站在内城中的還有2000多名士兵,紛紛披甲戴盔,手持斧钺,長戟,鈎叉,偃月刀,圓錘,還有人手持傘蓋,羽儀等儀仗用品,旗幟上會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飛禽走獸還有八卦等中國特色的圖案,看起來十分威嚴,幾千人的隊伍杳無聲息,仿佛沒有一人;除了衛戍部隊之外,還有2000多人的宮女和太監在按照節拍,給皇帝歌唱頌詞,贊頌皇帝的英明神武,不同的官員在進場的時候,前面的導引人士也會手持木牌在前面引路。這段材料,也許就是網絡上子虛烏有的“永樂大閱兵”的另一個出處,被一群無腦明粉胡編亂造成了令帖木兒帝國使者膽戰心驚,乃至威懾了帖木兒東征的閱兵行動。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終于,蓋耶素丁一行人見到了本行的最重要目标:大明天子朱棣,蓋耶素丁以外國使者的身份,近距離觀察了明朝皇帝:中等身材,胡須不多不少,但是中須很長;當他從後宮裡出來的時候,太監們把金色寶座放在禦座上,然後在禦座下擺好了銀質腳蹬,供皇帝踩上去然後坐在黃金寶座上,禦座的左右有兩個面容姣好如明月的美麗宮女,她們還是将頭發在頭頂紮成發髻,用穆斯林的話說是打了結,耳朵上戴着漂亮的大珍珠,同時她們手裡拿着紙和筆,記錄下皇帝說過的每句話,等皇帝結束發言之後,皇帝要看她們的手書記載,并且聽取皇帝的聖谕,然後以此為依據釋出接下來的指令。

在聽候聖谕,處理了一些罪大惡極的囚犯之後,使團就得到了面聖+近距離接觸明朝皇帝的機會:在朱棣身邊,有一個名叫穆拉納-哈吉-優素福的色目裔判官,此人精通波斯語,阿拉伯人,突厥語,蒙古語和漢語,可以在幾種語言間自由切換,他負責為皇帝和使團做翻譯:他要求所有随行的穆斯林使者們先跪下,然後磕頭三次,但穆斯林們面對異教君主,還是有所保留,隻是象征性地低頭,沒有将頭徹底磕在地面上,皇帝也沒有過分追責,接下來就是外交活動中的場面話:使者們将本國君主的國書包裹在黃綢緞裡,呈遞給司禮太監,然後皇帝給使者和他們的家屬賞賜了3000多套衣袍,皇帝接下來又問他們的旅途是否勞頓,國中谷物的價格,前來中國之旅是否安全,以及國中的特産是什麼。在完成了儀式性的問答之後,皇帝示意太監将一群人帶去用膳,消除旅途的勞頓。

在精緻而繁瑣的宴會之後,使者們被引到外賓旅館中休息,在寝室中有放置錦繡坐墊和被單的長椅,地毯和長寬兩頭都能卷起來的精美席子,每人都被配置設定給一組這樣的房間,以及對應的烹饪器皿,杯子,湯匙和茶幾,十幾人每天可以得到一隻羊,一隻鵝和兩隻雞,以及若幹量的米飯,面粉,糖餅,蜂蜜,蒜和蔥,醋,鹽還有各種酒,每組都會配置設定幾個長相清秀的仆人,為外籍使團奔走不停。準備各種物資。

蓋耶素丁準确的記載了中國人的建築習慣,那就是坐北朝南;在宴會開始前,太監們為參加宴會的官僚和使團準備了碟子,食物,傘蓋還有酒器,在臣子對皇帝下拜5次之後,臣子們紛紛落座,首先所有人都要觀看漂亮小童表演的雜技,節目就是踩高跷;然後是用铙钹,鑼鼓等樂器演奏的音樂,表演結束後皇帝賞賜了他們很多紙币作為獎勵,接下來就是盛大的宴會,吃完飯之後,使團參觀了朱棣的巨大禽鳥園,裡面有來自北方西域和中亞的各種珍奇猛禽:比如烏鴉,海東青,鸷,各種獵鷹等等,後來,朱棣還親自将13隻禦鷹賞賜給來自中亞的使者作為禮物。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北京牛街就是元代色目人在北京的最後遺存

在北京逗留期間,他們正好趕上了穆斯林的宰牲節,朱棣還特批給北京的穆斯林建造了一座清真寺,是以使者們和北京本地的色目人後裔一起前往清真寺中去朝拜,并一起度過了宰牲節。哈沙魯也發現,其實當時北京城中還有不少來自西域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畏兀兒人的後裔,他們還保留着可以識别的異域特征,他們在明朝和西域,中亞的外族交流時發揮着中介的角色,也是他們熟悉穆斯林的風俗和節日,讓明朝在接待中亞來客的時候,避免因為不了解對方風俗而在特定的宗教節日做出很多冒犯性的舉動。事實證明,在明朝度過宰牲節,

當然除了朱棣有意展示給外國人的大明盛世,使團還是看到了很多并不和諧的畫面,比如有死囚犯和窮人在冬天凍死在北京城牆下,比如平民和普通士兵為了迎接使團來華要額外承擔很多花銷和勞役;雖然朱棣賞賜了很多禮物給外賓,但是有的禮物對于使團而言并沒有什麼實際的經濟價值,比如普通的衣袍,長槍,調味品等物品對于使團而言,就顯得比較雞肋了。

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帝國使者眼裡的大明風華

萬歲燈

在完成了對北京的外交任務之後,使團一行人踏上了漫漫回國之旅,往返中國的旅途一共耗時2年10個月又5天,和來時的旅途相比,他們途徑了平陽,除此之外其他路線和來時情況大緻相同,由于聽說蒙古人在威脅明朝的西北邊境,是以他們取道塔裡木盆地南部邊緣的于阗歸國。總體來看,這次使團對中國和明朝天子的印象很不錯,因為和當時帖木兒帝國分裂後的大亂相比,戰亂對明朝的破壞,以及明朝的戰後重建都比帖木兒帝國迅速很多。而且和很多民間人士的遊記相比,蓋耶素丁因為受到了中國官方的高規格接待,是以他寫的内容幹貨滿滿,可信度很高,他準确記載的一些曆史事件,均得到了漢文史料的呼應:明成祖在永樂十九年正月頒布大赦令,免除除死刑犯之外所有人的罪行,免除貧民欠國家的稅款,三年内不大規模出使外邦;還有當年在皇宮午門外紮“鏊山萬歲燈”,以及永樂十九年四月雷電擊中紫禁城,焚毀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等三個殿堂。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