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張希

在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之際,澎湃新聞·視界邀請6位攝影師,以一周時間觀察流經上海城區的六段改造岸線,黃浦、虹口、靜安、長甯、普陀、嘉定。通過圖與文,我們看到蘇州河中的新與舊,改變與堅守,個人與群體。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在蘇州河上行駛的航船,2020。本文圖檔 張希

我的,蘇州河

張希/嘉定區文化館專職攝影幹部

在嘉定,似乎更多人将蘇州河稱為吳淞江。

上海地區的航運原以吳淞江為主脈,商船輻辏,往來頻繁。随着工業化的程序的不斷加速,吳淞江經曆了艱難的污染時期,小時候但凡坐車路過江橋,總會有陣陣臭味鑽進鼻腔,這一度成為我區分路程遠近的标志,隻要聞到這味道,離家就不遠了。

大姨家就住在吳淞江大橋下,小時候每年暑假我都會去大姨家小住。村裡挖了很多池塘,老人們說池塘裡面都是救命的水,因為農村道路非常窄,消防車很難進去,一旦發生火災,池塘裡的水就幫上大忙了,而這些池塘,連接配接的都是吳淞江。以往這些水塘總是散發着陣陣惡臭,我總懷疑這些臭水真的能救火麼?而現在,平靜的蓄水池在村莊裡俨然成了一道不一樣的風景。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增進村的防火水塘與吳淞江聯通,看着很像安徽宏村。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吳淞江大橋下的增進村,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嘉闵高架穿過蘇州河,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濱江愛特公園,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濱江愛特公園用建築垃圾堆砌的石籠隔開了石子廠與居民區,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左)濱江愛特公園健身步道(右)濱江愛特公園用建築垃圾堆砌的石籠,2020

吳淞江邊原來充斥着各種無證無照鋼材廠、砂石碼頭、混凝土攪拌站、加工廠,傾倒砂石的轟隆聲伴随着漫天飄飛的灰塵石屑,常年塵土飛揚、環境髒亂、污水橫流。

随着吳淞江北岸江橋段 “五違”整治工程的開展,江橋鎮吳淞江北岸區域迎來了 “脫胎換骨”的改變。

幹淨具有設計感的廠房伫立在河岸兩旁。河水變清了,河道的運輸功能也并未退卻。

沿河有多個綠地,濱江愛特公園利用以往人民談之色變的廢棄建築垃圾填充石籠,成為标志性景觀的同時也在居民區與水泥工廠之間豎起一道環保屏障,而這座特殊的社群公園也成為了周邊居民小憩休閑的場所。

沿路而上,華江路立交橋下的沿江步道正在進行綠化工程。但是習慣在沿河綠地度過快樂時光的孩子們可不管這裡是不是在整修,于她們而言,這裡的黃沙勝過馬爾代夫的沙灘,和小夥伴蹲在沙土旁開展他們的“環境整治”工程,這裡就是他們樂園。

白天,年輕人們外出工作,留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留守家中。陽光正好,祖父母們不約而同地帶着孫子孫女去沿河綠地,雖然已經入冬了,沿河綠地看起來有些蕭瑟,但是這并不影響孩子們愉快的玩耍,老人們痛快的交流。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濱江愛特公園吸引了熱愛攝影的退休居民,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濱江愛特公園的兒童區,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江邊是孩子的樂園,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蘇州河上連通嘉定和闵行的第三座大橋正在建設中,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孩子們在江邊玩耍,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吳淞江還承擔着航運功能,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吳淞江的水,2020

冬日暖陽曬得人渾身暖烘烘的,徜徉在河邊綠地,或放空或思考人生,都是惬意至極。

行走至此,看到華江路高架橋,将嘉定、闵行串聯在一起。雙向六車道的華江路往來車輛繁忙。

環境髒亂差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也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随着蘇州河沿岸環境的不斷改善,江橋也将迎來新一輪的經濟騰飛。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吳淞江大橋,2020

我的蘇州河|張希:老早的時候,隻要聞到味道就離家不遠了

華江路上,2020。

【後記】

與磅礴的江水不同,蘇州河曾與在周邊生活的人們息息相關,她承載過居民家中一部分生活空間的功能,也曾擔負過許多人的買賣生計,是一些人漂泊的住所,也是工廠傾瀉廢棄物的出口……熙攘、繁忙、雜亂甚至肮髒;然随歲月變遷,城市功能改造提升,她亦要轉變,試圖成為更多人走進和了解上海的“會客廳”。

有人怅然,那些留在時光裡的氣味注定要被帶走;有人懷想,她的更新會帶來新的氣象; 也有人想得通透,新的東西終會成為舊的記憶……哪怕是同一條河流,同一段河岸,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不同的,河流則包容了這份差異性。

責任編輯:梁嫣佳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