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陶瓷顯示了揚州、甯波等地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特殊地位,也為探讨唐代向海外輸出陶瓷器的貿易路線提供了研究資料。

▌[唐]長沙窯青釉貼椰棗紋執壺
高21.5厘米 口徑7.5厘米 底徑14厘米
1998年黑石号沉船出水
湖南省博物館藏
比較典型的器物,如長沙窯青釉貼椰棗紋執壺。
1998年黑石号沉船出水一件長沙窯青釉貼椰棗紋執壺。執壺流及雙系下用模印貼花技法飾椰棗紋圖案。模印貼花是長沙窯裝飾藝術的一大特色,常見圖案有椰棗紋、動物紋、人物紋等。
此壺的植物紋飾果實似葡萄,葉片狀如椰樹葉,稱為“椰棗紋”或“棗椰紋”。椰棗多産于北非及阿拉伯半島沙漠中,椰棗紋在黑石号出水長沙窯執壺上大量存在,反映出長沙窯為适應西亞一帶審美喜好,而将這一西亞流行植物圖案引入中國瓷器生産中。同紋飾,可參考揚州市東風磚廠出土的貼花椰棗紋執壺。
揚州市東風磚廠出土
本文選自2019年5期《收藏》雜志《解讀“海上絲綢之路沉船和貿易瓷器大展”的唐瓷》一文,更多内容請關注當期雜志。
本文節選自2019年4期《收藏》雜志《話說曆代爐鈞釉瓷》一文,更多内容請關注當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