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一、起源

滿清政權統治中國長達兩個半世紀之久,從最初踏破山海關的金戈鐵馬,到最後提着大煙槍的八旗子弟,這其間的故事早已被無數的史學家講爛翻透。

是以今天我們把眼光往前推一推,去翻一翻滿清入關之前的發家史,并思考這段曆史對今人有哪些啟發。

在古代,滿族生存于白山黑水的遼東地區,它的前身是女真族,而女真族最早被稱為肅慎族,傳說在遠古時期,肅慎族還向中原政權進奉過弓箭。由此可見,滿族尚武之風,古之已有。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在兩宋交替之際,女真人突然在中國東北崛起,建立了大金王朝。并一度靠着鐵甲重馬相繼滅亡大遼王朝與北宋王朝,一時間稱霸東北亞無人可敵。

可惜好景不長,當蒙古鐵騎像飓風一樣,從中亞的草原向全世界席卷而去的時候,女真人的金朝也被蒙古人滅亡,少數女真人從中原地區逃回遼東,然後繼續過着與祖先一樣的漁獵生活。

後來朱元璋自南向北将蒙古人打回了中亞老家,并建立了大明王朝。此時身居遼東的女真人見中原王朝又再度強盛,便在明朝開國的前幾十年内紛紛歸附,至此女真人開始了與明朝長達兩百年的相愛相殺。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二、殺父殺祖之血仇

滿清皇室姓愛新覺羅,據傳說,愛新覺羅的始祖是天女誤吞神果之後懷孕,然後才生下的不凡人物。

這個不凡人物名叫布庫裡雍順,布庫裡雍順長大後,憑借勇敢與睿智成為了一個小部落的首領。他将這個小部落取名為愛新覺羅部,從此愛新覺羅家族的傳奇故事開始了。

布庫裡雍順之後不知傳了多少代,在他的後代裡出現了一個叫覺昌安的人物。到了覺昌安這一代,愛新覺羅家族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是遼東建州女真中最強大的部落。

此時中國東北的各個女真部落,大多都依然依附于明王朝。隻不過明朝皇帝認為,必須不斷地對女真部落進行分化和打擊,才能避免其統一為一個強大的國家,進而威脅明王朝的安全。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明朝軍隊

是以遼東的各個女真部落備受明王朝的欺壓,是以有時為了報複和掠奪财物,有些已經強大起來的女真部落,也會不斷地騷擾明王朝的邊界。

古埒城城主阿台就是其中膽子非常大的一位,他公然擁兵反叛明王朝,結果遭到了當時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大軍圍剿。

李成梁是明中後期的一位名将,幾個回合下來,阿台被打得人仰馬翻。是以他抓緊向覺昌安求救,覺昌安曾經把自己的孫女嫁給阿台,孫女婿有難不能不救,但他又害怕明朝的勢力。

是以覺昌安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找到遼東總兵李成梁,向他保證自己可以勸降阿台。這樣雙方都可以避免兵力的損失。

李成梁答應了他的請求,覺昌安進城之後一番勸說、阿台果真願意投降。但此時城外的李成梁已經等不及了,在女真另一個小部落首領尼堪外至的勸告下,李成梁下令猛攻古垺城。結果城破之時,覺昌安與其兒子塔克世全部死于亂軍之中。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明軍誤殺了覺昌安與其兒子塔克世,雖然談不上是故意或刻意,但總算是理虧。于是事後便給了覺昌安的孫子,塔克世的兒子努爾哈赤很多的補償。

這位努爾哈赤便是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這樣的枭雄人物豈會是有仇不報之人。

努爾哈赤曾經在大明的邊防軍中服役,他身長力大,弓馬格殺樣樣精通。當得知父祖都被明軍誤殺之後,他立刻回到了建州部落,取出父祖遺留下來的十三副盔甲,招募了幾百個士兵,含恨出發攻打尼堪外蘭。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尼堪外蘭不敵努爾哈赤,是以連夜潛逃到了明朝的邊防境内,努爾哈赤先是與明軍修書交涉無果,進而又武力危險。此時李成梁已被調離遼東總兵之位,新上任的總兵,膽小怕事,于是便交出了尼堪外蘭。結果尼堪外蘭被努爾哈赤一刀殺之。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努爾哈赤隻有十三副盔甲,幾百号人馬,為什麼力量如此有限,卻要倉促起兵呢?又為什麼隻殺尼堪外蘭,卻不對明朝進行報複呢?

不報複明朝,是因為此時的明朝過于強大,努爾哈赤還惹不起。而攻打尼堪外蘭,是因為努爾哈赤剛剛起兵,是以他急需要一場軍事勝利,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威望。是以尼堪外蘭的死不僅是因為努爾哈赤對他有私仇,更是因為努爾哈赤要把他作為自己權力路上的第一個墊腳石。

三、擊敗葉赫,血戰薩爾浒

殺死尼堪外蘭大仇得報之後,努爾哈赤繼續對外擴張,在他不斷地侵吞完周邊的小部落之後,另一個強大的女真部落葉赫部,與努爾哈赤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

葉赫部仗着自身實力強大,竟然無理地向努爾哈赤提出了割讓土地的請求,結果被努爾哈赤斷然拒絕。由此,雙方的沖突爆發,雙方都開始積極準備戰鬥。

葉赫部是女真部落裡的老牌強者,是以它的威望很高,當葉赫部決定攻打努爾哈赤之時,它竟然聚齊了九個部落,湊了三萬人馬。這其中竟然還有來自蒙古草原的科爾沁騎兵,一時間努爾哈赤的部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科爾沁騎兵

但努爾哈赤似乎毫不慌張,當葉赫部的三萬人馬,已經攻到努爾哈赤的家門口之時。隻看見上百個建州部落的老弱殘兵出來迎敵,葉赫部首領不知是誘敵之計貿然出擊。結果葉赫部騎兵追到山谷中之時,中了努爾哈赤的埋伏,葉赫部落的先鋒戰死,士兵全軍覆沒。

首戰得勝的努爾哈赤,又帶領全部兵馬一鼓作氣攻進了葉赫部落的大營,葉赫部落戰敗。其他八個部落見此狀況,也顧不得什麼盟友義氣,紛紛逃散。

此戰過後,葉赫部落首領向努爾哈赤乞和,至此,努爾哈赤成為了女真部落第一強者。

擒賊先擒王,努爾哈赤用計打敗了戰争的發起者葉赫部,這才吓走了其他八個部落。這告訴我們,面對強大但又不團結的敵人,心理威懾才是拆散他們的最好的武器。

戰勝葉赫部之後,努爾哈赤又相繼吞并了好幾個小部落,實力更加強盛。他本想一次性滅亡葉赫部,然後徹底統一整個滿洲的女真人。但此時他的軍事行動卻遭到了明朝政府的阻礙,明朝邊防軍屢次幫助葉赫部抵禦努爾哈赤的軍事行動。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大明神機營

自父祖都被明朝邊防軍誤殺之後,努爾哈赤一直含恨在心,默默地積蓄實力準備複仇。到此時此刻他已擁兵六萬,有了與明朝邊防軍一較高下的實力。于是努爾哈赤不再忍耐,他直接建國稱汗,國号大金(史稱後金)。

建國稱汗後的努爾哈赤率兵攻下了撫順城,對于努爾哈赤的反叛舉動,明朝政府也立刻做出了回應,明神宗任命楊鎬為遼東經略,統兵二十萬讨伐建州努爾哈赤,薩爾浒大戰拉開了序幕。

楊鎬是個軍事庸才,他竟然将二十萬大軍兵分四路讨伐努爾哈赤。這恰恰給了努爾哈赤機會,熟悉遼東地形的努爾哈赤,自信地說了一句:任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意思是要将明軍各個擊破。

第一路明軍由杜松帶領,在取得了幾次與滿洲騎兵的前鋒戰勝利之後,杜松的軍隊在薩爾浒這個地方,受到了滿洲騎兵的三面夾擊,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第二路明軍開原總兵馬林,在夜晚之時被滿洲騎兵突襲,馬林拼死逃竄才保全一條性命。

第三路明軍李如柏最為可笑,當他行軍到虎欄關時,他帶領的軍隊竟然被二十個滿洲斥候,吓的自相踐踏死了一千多人。最後李如柏不要臉的逃回了關内,也算是為大明儲存了一些有生力量吧!

第四路明軍劉铤最為勇猛,據史料記載,他手持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與滿洲騎兵血戰多時不分勝負。但最後還是被努爾哈赤用計騙進了滿洲騎兵的包圍圈,最後劉铤因寡不敵衆英勇陣亡。

滿清帝國發家史,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誤殺卻成了大明滅亡的開始

▲明軍·出警入跸圖

薩爾浒之戰努爾哈赤獲勝後,後金政權正式取得了對大明王朝的戰略主動權。大明的國運至此開始衰落,而滿洲女真開始崛起。

薩爾浒之戰二十萬明軍敗于六萬滿洲軍隊。這揭示了一個曆史的規律,那就是新崛起政權對即将沒落政權的取勝,從來都是品質上的取勝,而不是數量上的取勝,用品質消除了對方數量上的優勢。

總的來講努爾哈赤是個有勇氣的人,不然他不會連續三次挑戰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努爾哈赤也是個有智慧的人,不然他也不可能連續三次戰勝比自己強大的對手。

但勇氣和智慧的關系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勇氣是讓你敢于面對對手,而智慧則是讓你有辦法應對對手,然後最終取勝。

如果把勝利看作是一個結果的話,勇氣是這個結果的開始,而智慧則是這個結果的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