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你焦慮、抑郁和快要崩潰時,抓緊奔向大自然,開啟散步療愈模式

作者:滄海先聲

散步誰不會?生而為人都會啊。

錯,如果散步人人都會,那就不會有這本《散步療愈》。

據說,資訊時代一個人一天走路的裡程,不及工業時代一個人做一頓豐盛晚餐的步數。

人們似乎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直立行走是人類進步的分界線,随之誕生走路的基本功能。

人們忘了最初生存在野外,大自然各類樹木、石頭泥土都為所用,現在住在鋼筋水泥樓裡,成年不見天日。

孩子因缺乏室外活動,近視率高達90%以上。

起早看公園裡鍛煉的人群,幾乎沒有幾個年輕的,要麼他們在睡覺,要麼趕去上班的路上……

當你焦慮、抑郁和快要崩潰時,抓緊奔向大自然,開啟散步療愈模式

散步成為奢侈,如此脫離自然,無法釋放,人們多了各種病,比如腰疼,頸椎病,肥胖症,骨質疏松,等等。

按照吸引力法則,你喜歡陽光就會充滿陽光,你喜歡黑暗就會充滿黑暗。

我們沒有走出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核心是你,你自己無法體會散步療愈,散步的好處和意義,以及對身心的積極影響。

好在,現在開始還不晚。

《散步療愈》正逢其時,不早不晚,剛剛好。

親愛的讀者,當你刷到此處,看到這裡,說明宇宙輪回安排,需要重視并接納散步的資訊和能量,如此而已。

當你焦慮、抑郁和快要崩潰時,抓緊奔向大自然,開啟散步療愈模式

本書是英國著名綜合心理治療師、散步療法創始人喬納森•霍班(Jonathan Hoban)集大成之作。

專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他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将理性情緒療法和認知行為治療融合,進而開創獨樹一幟、為業内稱道的“散步療法”。

他審慎而腦洞大開,首創将在大自然散步與心理治療結合起來,融入正念冥想、創造性政策、務實的建議等一系列高效的治療模式,對焦慮、抑郁、成瘾、憤怒管理、壓力管理、危機處理和創傷治療等心理治療方面,取得驚人的、顯著的成效。

正如本書副标題所說“在步行中釋放傷痛,重拾信心、勇氣和力量”。

讓我們來共同學習散步療愈的3個核心要素:

心理:散步可以讓心情放輕松,更有效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生理:散步能讓你的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态,降低血壓,還可以幫助你減輕體重。

精神:散步可以讓你感受到内心的平靜和連接配接,接受大自然的滋養與呵護。

開始讀起來吧!感恩遇見,祝您好運!

當你焦慮、抑郁和快要崩潰時,抓緊奔向大自然,開啟散步療愈模式
定期散步可以幫助你擁有改變生活的勇氣、信心和責任感。

很簡單,走出家門,去散步,關注它帶來的變化。

散步的範圍,可以在大一些的小區步行道,看看小區有哪些變化,多了哪些綠植?門衛還是那幾個人嗎?從樓下看居住在頂樓的你家是什麼樣子?

如果再準備充足,可以換上一雙輕便鞋和舒适的運動套裝,到就近公園裡散步,約定走上兩圈或者三公裡,呼吸新鮮的室外空氣,你可以直接看到頭上方的天空,不再壓抑在室内樓闆之下。

散步即散心。

大自然造物神奇,萬物一體。

人的心靈需要與外界接觸,感受彼此的變化和成長,接受大自然的滋養與呵護。

比如陽光能促進兒童個頭生長,新鮮空氣能沁人心脾給人好心情,與外界的人們接觸讓你遠離痛苦和孤獨。

有科學實驗表明,長期工作在室内,并且環境陰暗,患抑郁症的比例上升一倍之多。

甚至室外總是陰雨天氣,都會增加患抑郁症的機率。

當你焦慮、抑郁和快要崩潰時,抓緊奔向大自然,開啟散步療愈模式

朋友小A工作在一座營盤,有一年好久沒看到他,突然有一天下班時間,接到他的電話,他急迫的說,哥們,下班有事嗎?

我說,沒事,啥事?

他說,陪我走走。

我笑了,不約酒,卻約走。

他認真地對我說,你别笑,我已經一個月沒出營區了,走走就是看看人!

我有些詫異,挂了電話,一起約定到他營區附近,走了1個多小時,找個小點吃碗牛肉面,各自回家,朋友小A和我這次經曆,算是完美诠釋了散步療愈的過程和效果。

讀者有可能不知道,健身房是最大的商業騙局,它不但将人禁锢在室内,還發明各種輔助器材增強趣味性。

如果算一下,十個辦卡健身的,八九個一年去不到十次,等于花錢買不到健康!

其實真正的健身,都是利用自身健身,利用大自然散步,不會花多少錢,真正有用的東西,不會特别昂貴,相反會輕而易舉。

如果大家看看《輕而易舉的健康》,就會深刻明白這個普通卻讓人不可思議的道理。

本書總結的三句話,讓我們悉心聆聽,内化為自我行動吧!

一種可融入生活習慣的自愈方法!

一間人人都可擁有的大自然診室!

一部日常散步的心理調節指南!

感恩看到這裡,閱讀快樂!

當你焦慮、抑郁和快要崩潰時,抓緊奔向大自然,開啟散步療愈模式

你說心理和外在哪個更重要?按照普遍性原則,心理比外在重要。

外在是物質,内在是精神。根據物質轉換和能量交換定律,兩者互相影響互相轉化。

比如一個人身體上得了病,可視為外在,而心理上産生了恐懼,總擔心病會更厲害,吃不好飯,睡不好覺,這就由外在生理疾病轉化為内在心理問題啦。

散步的心理因素特别有意思。

作者說,當你出于療愈的目的而散步時,你的大腦會與你的身體動作配合起來工作。

大家常說“站着思考”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一位作家,為了集中注意力,喜歡用一隻腳站着寫作。他說:“采取這種姿勢,使我處于一種緊張狀态,迫使我盡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

這位作家,就是海明威。

現代人長時間坐着工作,這個姿勢使大腦的認知區域的反應,比站立和戶外運動時慢得多,聯想一下我們的祖先智人站立時打獵勞動,主要進行戶外活動就會豁然開朗。

因為人類是從站立和戶外勞動中,進一步發展的大腦。

當你焦慮、抑郁和快要崩潰時,抓緊奔向大自然,開啟散步療愈模式

是以,散步不隻是散步!

如果進一步說,當我們坐着,動物性腦神經會認為我們在吃飯、睡覺和打扮;而當我們直立行走,動物性腦神經變得異常活躍,效率高出平時數倍。

為什麼呢?

原因非常簡單和淺顯易懂,動物性腦神經認為我們在狩獵,在思考,正在充滿活力和生命力,要保持高度警覺。

再傳回來講,人類自己發明的經常性動作“站立”“走路”都是每個人具有的基本功能,隻不過社會高度發達之後,人們因為懶,因為追求效率,反而陷入假象的誤區。

今天,當作者教會我們散步療愈的目的方法和意義,我們會重新認識到,散步療愈能促進體内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催産素以及腎上腺素的分泌,讓人自然興奮起來,整個人感到精力充沛、幸福而富有活力。

元氣滿滿,特别有精氣神兒,說的就是這個狀态!

好了,大自然造物神奇,我們就是宇宙的一分子,就是人類共同體感覺。

來吧,走出去散步,看看天,看看海,看看許久沒留意的春夏秋冬,再回望一下自己:你是健康的,完美的,幸福的!

散步療愈 在步行中釋放傷痛,重拾信心、勇氣和力量 ¥26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