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忠義堪稱三國第一人,認清劉備本質,拒絕投降而死,不是關羽

在三國時期,各諸侯為了地盤、利益等征戰不休、爾虞我詐,各方的謀臣武将今天投降這個諸侯,明天投降那個諸侯也是常有的事。當然也不乏忠義之士,進而在曆史上留下了很多令人感動的忠義故事。

此人忠義堪稱三國第一人,認清劉備本質,拒絕投降而死,不是關羽

在這些忠義的人物中,最著名的無疑就是“武聖”關羽,但是其實在當時的曆史中有人比關羽更為忠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讨一個比關羽更為忠義的三國曆史人物,甚至可以說是三國忠義第一人,畢竟關羽不管怎麼說也曾經變相投降過曹操,接受了曹操的恩惠。

此人忠義堪稱三國第一人,認清劉備本質,拒絕投降而死,不是關羽

這個人就是當時益州軍閥劉璋的從事王累。王累,廣漢人,和當時劉璋的手下張松、法正、孟達等人對比就足可見其忠義,而和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中間派相比也可見其剛烈。而且從當時軍閥割據的形勢來說,王累也是一個真正認清劉備本質的人物。

此人忠義堪稱三國第一人,認清劉備本質,拒絕投降而死,不是關羽

在《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張松建議劉璋迎劉備入川時,王累對劉璋說道:劉備之前投降曹操便想着加害曹操,後來和孫權聯合抗拒曹操,又用計奪了荊州,劉備這樣的人物看着仁義其實卻是野心家。張魯等人犯界隻是皮膚表面的癬疥之疾,而劉備一旦入川則是引狼入室,心腹大患。

此人忠義堪稱三國第一人,認清劉備本質,拒絕投降而死,不是關羽

從第一次王累和劉璋的對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王累不僅忠義而且看出了劉備仁義後面的本質。正如王累所說的劉備所謂仁義隻不過是其收買人心的手段,隻是其稱霸天下的方式,在面對地盤、人口等政治資本是絕對不會手軟的。後來,在張松等人的不斷勸谏下,劉璋下定決心要去涪城迎接劉備,王累又開始了死谏。在劉璋準備出城門時,王累一手拿劍,一手拿谏書,倒挂在城門上。劉璋拿到谏書後發現還是勸谏其不要迎劉備入川的言語,于是大怒不聽其言,結果王累割斷白绫,撞死在城門上。

此人忠義堪稱三國第一人,認清劉備本質,拒絕投降而死,不是關羽

大家也都知道,後來的事實證明王累的判斷是完全正确的。王累對劉備的認識,可以說是相當透徹,劉備并非人品不好,而是在當時的亂世任何一個有雄心之人都是以地盤、利益為重的,在面對地盤、實際利益時是不會講私德的,隻可惜劉璋沒有看清這一點,最後自作自受,引狼入室,讓劉備奪走了益州。

王累的忠義行為在當時和《三國演義》中都得到了認可和贊揚,在原文中王累死後,羅貫中老先生感其忠義,寫道:“倒挂城門捧谏章,拼将一死報劉璋”。王累的事迹在正史中和演義故事中基本一緻,雖然忠義可惜未遇雄主,在曆史上也隻是昙花一現,對後世影響不大。

此人忠義堪稱三國第一人,認清劉備本質,拒絕投降而死,不是關羽

而為什麼說王累是忠義第一人呢?至少有兩點是别人所無法比拟的,首先就在于王累從始至終隻追随劉璋一人,真正做到了忠臣不事二主,而大家都知道在當時的亂世尤其面對失敗的軍閥,其部屬能做到如此的其實很少,周瑜、諸葛亮等人雖然也是從一而終,但是畢竟孫權、劉備都是笑到最後的軍閥。沮授等人也算甯死不降的人忠義之士,不過其實沮授之前是韓馥的謀臣。

其次就是縱觀三國曆史,真正能做到死谏的人也隻有王累,其餘的人物雖然也多有勸谏,但是能夠死谏為主的其實很少。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似乎投降漢朝宗室而有仁義之名的劉備在當時也并非不能接受,但是王累就是如此堅決。有人可能會說王累是愚忠,但是其行為在當時的亂世還是很讓人動容和欽佩的。

胡侃文史其他曆史類文章:

一代雄主死後陵墓上面變糞坑,老漢翻修茅廁,揭開驚天古墓面紗

大家都知道“無毒不丈夫”,但隻有聯系上一句,才能正确了解真義

曹操錯過兩大将領,一個斷送其統一天下的機會,一個遺禍子孫後代

千年古墓,曆經二十多次偷盜,文物一件未丢,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孫策真的死于許貢門客之手?非也,或許這隻是曹操謀劃的一場陰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