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中日戰争北洋水師戰敗之因

1888年12月17日光緒14年,北洋水師在威海劉公島成立。北洋水師參與的甲午中日戰争是近代中國命運的重要轉折點,有曆史學家甚至認為大清帝國并非亡于辛亥革命,而是亡于甲午戰争。

甲午中日戰争北洋水師戰敗之因

北洋水師軍旗

在甲午戰争前,清朝進行了數十年的洋務運動,促進了國防的近代化,初見成效,在國防方面建立了現代化的海軍。1875年開始,李鴻章多次派人到英國、德國購買軍艦,包括從英德兩國購買的十多艘軍艦,加上福州船政局的國産戰船和魚雷快艇。1877年開始,清政府派福州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員到英國學習船艦駕駛和制造技術,1888年慈禧太後頒布《北洋海軍章程》,标志着北洋艦隊正式成軍。

北洋水師是當時中國唯一一支高度近代化的武裝力量。軍官群體主要由新式學堂培養出來的專業人員組成,有具備西方海軍學校修學經曆的佼佼者,可以稱為是精通外語的世界級海軍将領。士兵也與陸軍截然不同,不僅要進行專門教育,還要層層考核才能逐漸勝任海上軍艦的工作。在全盛時期,這支海軍被譽為亞洲第一,擁有包括亞洲第一巨艦定遠級鐵甲艦在内的諸多世界榜上艦艇。

甲午中日戰争北洋水師戰敗之因

但在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北洋艦隊損失5艘軍艦,1艘軍艦受到重創,喪失黃海制海權,退回威海衛之後全軍覆沒。這是為什麼呢?

清政府打造現代海軍,目的就是為了保家衛國,防禦外敵入侵。而北洋水師建立後,朝廷認為北洋海師的建設已經到位,無需再投入财力,1892年,光緒帝明确要求大清國接下兩年的頭等大事是為慈禧太後賀壽。于是,掌管财政的戶部宣布海軍停購艦艇兩年。這無疑是北洋水師持續發展的一大阻力。

甲午中日戰争北洋水師戰敗之因

而此時,日本的主要任務是擴充軍備,日本政府按照天皇的指令,不斷擴充海軍軍費開支。“吉野号”這支價值273萬日元的日本海軍主力戰艦正是當時購進的。在甲午戰争前夕,日本海軍已擁有軍艦32艘,魚雷艦24艘,而北洋海軍擁有正式編制的軍艦25艘,輔助軍艦數十艘。最重要的是,北洋水師有兩大弱點,一是沒有新型艦艇,全部艦艇都是1888年之前建造的舊式戰船,年代久遠難免有所折舊;二是炮彈射速慢。而日本艦隊多為1888年之後建成的新船,軍艦都配有速射炮,這些速射炮重量輕,射程遠,射速高。這就決定了清朝在甲午中日戰争中的必然失敗。

甲午中日戰争北洋水師戰敗之因

在戰争爆發前,日本陸軍部署已經趨于全面近代化,日本海軍也領先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在這樣的局勢下,中國北洋海軍開始了與日本海軍的惡戰。最終不得不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甲午中日戰争北洋水師戰敗之因

每看到這些曆史,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讓他們趨于保守安樂。固步自封,隻能活在曆史的漩渦;更新疊代,才能走在時代的前沿。

2019年12月17日,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已經正式傳遞海軍,中國海軍今日之雄壯威武,足以告慰北洋先烈諸公的在天之靈。

END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可以點選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并分享給更多好友,在此祝願您與您的家人身體健康,阖家歡樂,幸福美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