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三國戰将勇,首推趙子龍,長坂坡前逞英雄,戰退千員将,殺退百萬兵,懷抱阿鬥得太平”,這是北洋軍戰歌《五虎将》中的歌詞,歌詞展示了常山趙子龍深入人心的形象,能斬将,能退敵,但是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中,趙雲都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或者說是他一生都在被大材小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尋仁政找明君

趙雲最初是效力于公孫瓒的部隊,當時公孫瓒和袁紹正在争雄期間,公孫瓒就問趙雲,“聽說冀州的人都要去依附袁紹,為何你迷途知返了呢?”趙雲回答的那是不卑不亢,當即表示,“現在天下大亂,我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明君,但是經過我們的讨論,決定去實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故意疏遠袁紹而投奔于你。”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這裡我們要記住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實施仁政”,趙雲此時的回答說了三點,第一點是現在天下大亂,我還沒整明白誰才是明君;第二點,我要找的是實施仁政的地方;第三點,我不是因為不喜歡袁紹而沒去他那,也不是因為喜歡你而來這。這其實就是表明了,我能在這幹多長時間,那得看你是不是明君,能否實施仁政。

道不同不相為謀

後來,因為當時的劉備還沒有根據地,自己混得也不咋地,他又和公孫瓒同在盧植門下一起上過學,也算是同窗好友,既然老同學混得不錯,他就決定去投靠下公孫瓒找找機會,而公孫瓒也特别熱情地接待了他。

既然投靠了公孫瓒,那劉備自然也不能光吃閑飯,怎麼也得為公孫瓒出點力,剛好公孫瓒跟袁紹争奪北方霸主地位,就安排劉備去幫忙,并派了趙雲給他當副手,二人就此結識于公孫瓒的帳下。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大家都知道劉備那是以仁德著稱的,其德行分分鐘就把趙雲折服了,本來倆人可以一直并肩作戰,但是後來公孫瓒自恃兵力強大,經常縱容部隊掠奪百姓,這種行為嚴重地違背了趙雲的人生信條,據《雲别傳》記載,雲以兄喪,辭瓒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趙雲是以兄長去世為由辭别的公孫瓒,但是劉備卻知道趙雲将一去不返,是以拉着他的手道别,趙雲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這個所謂的有違德操,一是長兄如父,長兄去世必須要回去;二是公孫瓒的為人不是他心中的明君,他不能再為之效力了。

重逢認主

七年之後,倆人在邺城相遇,劉備此時高呼的口号就是“匡扶漢室”,而這正符合趙雲的人生價值觀,“大丈夫在世,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趙雲認定了劉備就是他今生的明君,願意為其效犬馬之勞,随即奉劉備之命暗中招募人馬,趙雲就這樣跟着一窮二白的劉備開始了創業之路。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可以說趙雲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僅次于關羽、張飛,屬于絕對的元老級别人物。

兩扶幼主

通過多年的接觸,劉備深知趙雲的正直與忠義,當曹操率大軍進攻荊州的時候,因為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無力抵抗,隻得戰略撤退,但曹操率領五千精兵日夜兼程追趕,眼看就要面臨遭遇戰,劉備隻得丢下老婆孩子,帶着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先撤,由此可見在劉備心中事業大于家庭。

就在混亂之際,趙雲卻消失于人群之中,于是就有人彙報,趙雲往曹操那邊跑了,這個彙報其實确有其事,但是劉備深信趙雲不背叛自己,結果果不其然,趙雲竟然将阿鬥安全地帶了回來。曆史上雖然沒有《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長坂坡七進七出,但是面對千軍萬馬,趙雲“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還是令人佩服。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後來劉備和東吳和親娶了孫夫人,這孫夫人放縱驕橫,總是縱容自己帶來的親兵搞事情,劉備就讓趙雲掌管内事,等到孫權知道劉備出征益州之後,便暗中派人想要把孫夫人接回東吳,而這孫夫人想趁機把阿鬥也帶走,幸虧趙雲及時制止,再一次護了少主周全。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當别人說趙雲叛逃的時候,劉備說不可能;當劉備家裡内亂的時候,他讓趙雲來管理,這兩件事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十分信任趙雲,那麼可以如此放心的趙雲,劉備為什麼不委以重任呢?

君心已變

我願意相信在邺城的劉備心中确實是想“匡扶漢室”的,有着大漢皇叔身份的他喊出這個口号也更有号召力,但是随着他的事業的飛速發展,他的内心已經出現了改變。

當他攻占益州之後,并沒有想着實施仁政,而是想着如何分發田地财産犒勞一下為他賣命的将士們,作為一方霸主,其實這點無可厚非,但是要作為一個仁德的君主,這明顯不是明智之舉,是以,趙雲果斷地站了出來,以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的典故阻止了劉備,他表示,現在像匈奴一樣的國賊不止一個,如今,益州戰事方歇,應該返還百姓田産,讓人民安居樂業,這才是真正的仁德之君應該幹的事兒。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在趙雲心中,劉備就是仁德,仁德就是劉備,此時的劉備定是迫不得已才要做出這種違背仁德的事情,而他的谏言則是将劉備拉回正軌。其實此時的劉備早已經不是當年邺城裡那個與他促膝長談的劉皇叔了,他現在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成就霸業,而不是匡扶漢室。

等到劉備進位漢中王,封了歇業馬黃四位将軍,唯獨趙雲沒有在列,甚至後來的魏延都比他職位高,而他隻混得一個雜号将軍的稱呼,這點就連《三國志》作者陳壽都看不下去了,将歇業馬黃趙并為一傳,之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則弄出來個五虎上将,流傳至今。

以識人用人擅長的劉備,為何一生不重用趙雲?因為都在他算計之中

等到劉備稱帝,關羽為東吳所殺,劉備欲親征東吳報仇,趙雲再次上谏說,“曹操才是國賊,而不是孫權,我們當務之急應該先滅曹魏,東吳自然會臣服”,此時的趙雲還在想着以“匡扶漢室”為重,而劉備早就聽不進去了。

正義使者

說實話,趙雲就像正義的使者、光明的化身,他在蜀漢集團絕對是一股清流的存在,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太過認真、正直,才導緻了他沒有被重用,而善于識人用人的劉備也早就将其分析得透透的,他深知趙雲是什麼樣的人,能幹出什麼樣的事兒,是以,他沒有給趙雲更大的權力,一是不想讓“死腦筋”的趙雲妨礙自己的事兒;二是利用他正直忠義的性格,将他牢牢得放在身邊,當一個“保镖”,生前保護了自己,身後還可以保護劉禅。

隻能說趙雲被劉備拿捏得死死的,一切都在劉備的掌握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