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妙品 | 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明代唐寅《燒藥圖》卷,尺寸:28.8×119.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雙松下,藥師坐地,童子守爐,執扇燒藥。人物雖簡,神态畢具。山石樹幹,用筆活潑,扭曲回旋。松葉和遠山,以水墨渲染,呈現潤澤與蓬勃的生機,烘托燒丹煉藥的深刻含義。唐寅晚年罹患肺疾,據卷末唐寅自題,及拖尾祝允明《醫師陸君約之仁軒銘》,可知是唐寅向陸醫師求藥的答謝之作,時間約在四十九歲前後。

【釋文】

人來種杏不虛尋,仿佛廬山小徑深。

常向靜中參大道,不因忙裡廢清吟。

願随雨化三春澤,未許雲閑一片心。

老我近來多肺疾,好分紫雪掃煩襟。

晉昌唐寅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後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洩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遊曆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早年随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态優美,造型準确;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纨扇圖》、《枯槎鸜鹆圖》等繪畫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

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議:“伯虎書入吳興堂廟,差薄弱耳。”他曾泛學趙孟頫、李邕、顔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進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面貌。大體上說,其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居住家鄉蘇州,與同年齡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響,故兩人書畫均很接近,唐寅20餘歲所繪《黃茅渚小景圖卷》(上海博物館藏),湖石、平坡、樹叢均極似文氏細筆;書法亦俱從趙孟頫入手,均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隐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征明。

第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藉詩文、書畫謀生,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範,尤宗尚顔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于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并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醜(1505年)36歲時的《落花詩冊》。

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唐寅正值壯年,居住在桃花庵,專心從事詩文書畫,創作達到頂峰。其時書法重又歸返趙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布勢,于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這類風格作品甚多,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歲的《七言律詩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30餘歲的《山路松聲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和《行書三絕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趙孟頫與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自江西甯王處裝瘋逃回,進一步看透世事,書法亦變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勢的書風,用筆迅捷而勁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鋒,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同時又融諸家筆法于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于變化,并達到了揮灑自如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歲以後作的《西洲話舊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看泉聽風圖軸》(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題等。

明代唐寅《燒藥圖》卷超清欣賞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妙品|不因忙裡廢清吟,未許雲閑一片心 :唐伯虎此卷抱病輕吟,如此風雅

《書法課程》精品欄目《字外功》系列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裡 心遊萬仞 精骛八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