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金國的國花——芍藥花

大 金 國 國 花 ——芍 藥 花

那 國 學

注本篇圖檔:1、帶有“大金國國花——紅芍藥花”和“女真白芍藥花”的照片是郭長海老師制作的。

2、 薩滿面具圖檔是關伯陽老師提供的。

大金國的國花是芍藥花。緣何說芍藥花是大金國的國花呢?因為《大金國志校證》有明确的記載。《大金國志校證》卷一中載,遼天慶五年(1115年),女真傑出首領完顔阿骨打建立大金國并稱帝,“是年,生紅芍薬花,北方以爲瑞。女真多白芍薬花,皆野生,絶無紅者。好事之家採其芽爲菜,以麺煎之,凡待賓齋素則用之。其味脆美,可以久留。金人珍甚,不肯妄設,遇大賓至,縷切數絲寘楪中,以爲異品。”

大金國的國花——芍藥花

紅色的芍藥花在金國大地盛開,金人見了都感到非常驚奇。金太祖完顔阿骨打及朝野上下 都認為這是極好的祥瑞征兆。

太祖阿骨打在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國事時,谷神完顔希尹向阿骨打及衆人說:“我女真人皆喜愛芍藥花,那可都是白芍藥花,絕沒見過現在漫山遍野開放着的紅色芍藥花呀,這可是好兆頭啊。”阿骨打接着說:“我大金剛剛建國,我們女真之地便盛開紅色芍藥花,給我們大金國送來吉祥喜慶,這确實是祥瑞之兆,預示我大金國會錦上添花,繁花似錦,花開富貴,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呀!這珍稀的紅色芍藥花就是我們大金國的國花呀!”在場的文武官員們一緻贊同地說:“紅色芍藥花就是我們大金國的國花啊!”

無論是大金國宮廷的花園裡還是民間女真人家的庭院中,在已經喜歡栽種白芍藥花的同時,又添加栽植了更加“珍甚”的紅色芍藥花。在金源腹地,女真人栽植芍藥花已經是一種國俗。

大金國的國花——芍藥花

女真人信仰薩滿教,秉持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的多神論,認為有天神、地神、山神、樹神等,把芍藥花視為花神,并且把芍藥花神作為女真的圖騰之一加以崇拜。

大金國的國花——芍藥花

薩滿坐法時在頭上戴着或紅或白色芍藥花朵形的面具進行祈福。

大金國的國花——芍藥花

(那海洲的照片)

女真及其後人滿族人都喜愛芍藥花,金代詩人對它更是贊美有佳。薛瑞兆等編纂的《全金詩》第一冊載姚孝錫的詩:“芍藥——綠萼披風瘦,紅苞浥露肥。隻愁春夢斷,化作彩雲飛。”

(完顔樹軍:好美的詩!)

《全金詩》第三冊載金代詩人李俊民的詩:“徳老栽花成竹——芍藥花:物性随所移,歲晚氣自變。失卻本來身,還於身外見。得參玉版禪,如對菩薩面。叢林一花祖,派入香嚴傳。”

宋朝一位使者在大金國見到遍地盛開的大金國花芍藥花,很是興奮,就講給金國皇宮裡的人們一個芍藥仙子的故事:

“有個老者名叫宋單父,專養芍藥,能将揚州芍藥移植北方,色澤更鮮,花朵更大。宋單父也被召入宮中,在沉香亭畔種植芍藥,有命須使牡丹開過芍藥繼之。白天有帝王嫔妃達官貴人遊玩,老翁必須回避,隻在三更之後才能耘植養護。宋單父勤奮夜辛勞,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證。可是偏這一年陰陽不和,暖氣不動,到了開花季節偏不見蓓蕾萌發,聖上就要加罪了。芍藥仙子們心地是極善良的,況且又夜夜得到宋單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報答的,陽氣不動而要呈芳豔必須要打破正常,于是衆花仙議定,大家合力在一天内各開放一株一莖,衆力合一定能勝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藥忽然開放,每一枝頭開放兩朵,姿态各異,在朝露煦風中皆呈深紅色,宮内喧然,明皇、貴妃,文武官員,皆來觀賞。正在贊歎不已時,天已正午,芍藥突然變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衆人大奇,觀者愈多。待到暮色降臨,一片片芍藥花瓣皆呈深黃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兒又變成粉白色。随着色澤的變化,香氣也各異。時而幽香,時而濃郁,衆人如醉如癡。衆芍藥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裝點得勝過瑤池。

衆嫔妃在芍藥仙子映襯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聖上見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來,說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藥刈除并降罪宋單父。衆芍藥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間帝王的淫威勝過天上玉帝。為救宋單父,芍藥仙子也顧不得理論功過是非了。這一夜唐明皇與楊貴妃醉卧華清宮。芍藥仙子便連夜赴骊山開放。

次日清晨唐明皇與貴妃宿酒初醒,更是驚異不止,便攜手并肩同賞芍藥。唐明皇本是風流天子,楊貴妃正是專寵得意之時。唐明皇便親折一枝芍藥送到貴妃面前,貴妃含笑嗅其香,觀其豔。唐明皇見愛妃如此怡悅,便說:“不隻是萱草能使人忘憂,芍藥的花香色豔更能醒酒。”自從唐明皇這一句話以後,用芍藥花香來醒酒的風氣便風靡一時,朝野上下,凡有宴飲必定将各色芍藥折下,入在海盤之内,擺在餐桌中心。

人們終日沉浸在傳杯把盞、燈紅酒綠的歡樂中,卻忘了種花的宋單父,這位給人間帶來萬紫千紅辛勤耕耘的老者,隻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獎賞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必定是有因果的。馬嵬坡上的芍藥、百花、百草,隻是冷眼看着那帝王夫婦的生離死别了。”

大金國的國花——芍藥花

芍藥花,别名殿春花、将離草。被人們益為“花仙”和“花相”,還被列為中國“六大名花”之一,世界“十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中原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形容美女還有“立如芍藥,坐如牡丹”的說法。可見芍藥花自古以來在人們心中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國外,芍藥花也備受青睐,有“花中皇後”的美稱。

建議金源文化公園要多栽植大金國國花、金源名花芍藥花。女真後裔——滿族人家要在庭院裡栽植芍藥花。

作者那國學

解說完顔樹軍

滿族文化網編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