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宋人畫冊頁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右邊為文人的琴棋書畫四藝,後有挂畫,左邊為焚香與點茶,合為生活四藝

就插花本身而言,中國人習慣上常把一件插花作品當做是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整體,插花者基于愛花之心,将美妙的花木移寄寶瓶之中,如此可以“與吾曹相對,不見摧于老雨宿風,又不受侮于鈍漢、粗婢,可以駐顔色,保令終”(見明掃花頭陀跋《瓶史》)。這些花木一旦被移到花器上逐被重新布置成一個美好鮮活的新的生命世界。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實則中國插花本身是極為完整的一項“方位”藝術。“方”就是方向,“位”就是位置;方講究花枝間的“天道”發展的情形,“位”講求花枝盤踞“道地”的情形。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花器“道地”圖

關于“道地”問題,中國人自古有把花器視為大地及花屋(或精舍)的兩大觀念。認為花器就是大地的觀念,源自漢代而興于唐代。大地上有九個重要的立足點,正中點叫“極點”,是大地核心,也是一切藝術造型及生命的母點,與天心相映。以“極點”為中心,橫豎畫一十字,橫線古稱“中繩線”,豎線古稱“子午線”,子午線與中繩線構成了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四陲”、A、B、C、D四點正分布在四陲的核心,古稱“地陲”或“天柱”,又稱“四隅點”,其古名稱“屋漏”“宦”“窔”“奧”,是繪畫、建築、圍棋、兵法、藝術等常用的據點,至于A’、B’、C’、D’,稱為“四正點”,重要性略遜于前者,也是插花最重要的立足點。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清 乾隆十年作蘇州版畫

花材有梅、松、天竹、山茶四種,屬中式理念花

在廣闊的大地上,蘊藏着滋養萬物的無限資源----水,因而才有萬物的滋長。大地因地域或性格或質地之不同,孕育着不同的生命,如圓形的花器常于帶曲線的花材相協調,古怪的花器則與槎桠參差的花材相呼應;插作時,花材的選擇須視花器的趣味而定。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明代 陳洪绶繪《歲朝圖》

花材有山茶、梅、玉蘭、水仙、蘭花,花色較古豔

至于把花器當做花屋的觀念,源自明代,是對花木珍愛的心理所緻。花木一旦被迎奉到家,應該得到妥善的禮遇,插作時,應以花器遷就花材,格高的花材應選用格高的花器,如高古的陶瓷、竹器等,古稱“精舍”;而如華美的銅器、琺琅或漆器,古稱“華屋”。如牡丹華貴,宜配“華屋”;枯藤粗重,不宜使用銅瓶。桔梗高雅,宜置陶竹,若插于琺琅或華美的銅器,便顯不出他奇逸的品格了。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明代初期 隆盛理念花 孫克弘繪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花材有松、竹、梅、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竹、芝麻梗

至于“天道”的理念,花草一直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文意象,其外界所包含的空間均屬天道的範圍。天道包含太陽及廣闊的無限空間,而生物兼有向陽及向水的本性。東及南為陽,西及北為陰,其間花枝的交錯與角度之大小,暗示着天道的意義。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方位與陰陽關系

《易經》為衆經之首,為古來百科之母,藝術也不例外。世間萬物,其事理都不出探讨宇宙真谛及顯現的痕迹,以印證天機的大道;氣,在探讨天地間運作的力量,以測知生命之長短與契機;數,在透視天地之比重與品質之組合。插花家考量上列事理,以花木為素材,将心得直覺地反映在花器上。此時花材成了事理有機組合。或用以象征大自然景物(如寫景花);或暗示社會秩序(如理念花);或反映個人心境與志趣(如心象花);或僅作為新生命的美感造型表現(如造型花),形成中國插花最重要的四大花型。不論何種花型,對每一花枝出地理的經營之外,也考慮天道的走向,處處注意虛實相應,剛柔并濟之美。是以在一件中國插花的材料配搭間常能表現出一個人的人格,及寓含的人生觀及哲學意象,其間義理,耐人尋味。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會向瑤台月下逢

花材:牡丹、柏、萬代蘭、萬年青、靈芝、槎木、石子

花型:寫景造型

釋義:牡丹别号國色,松柏素稱百木長,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牡丹花僅三朵,但表情各異,于蒼柏叢中,頗有李白詩“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的意味,配以蘭及萬年青,愈覺仙胎非凡,高古出塵。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暗香浮動月黃昏

花材:梅、藍柏、銀雞尾、玫瑰、槎木

花器:陶盤

花型:心象寫景

釋義:梅素以格高韻勝,斜插更顯韻緻,配以野味花材,并留以幽邃疏落的枝腳,最宜表現林逋“暗香浮動”的詩意。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新年頌

花材:菊、薔薇、建蘭、松、梅、山茶

花器:仿古青瓷壺

花型:中立型理念花(六合)

釋義:六合與十全插法結構均甚平整,是對稱美與平衡美最徹底的綜合表現,壯麗而含蓄,活潑又不失規矩,應用在隆重或正式場合最為貼切。本件以寒菊為主花,雙梅為“天”,色體厚實,尤以其五色俱全,有積極祝賀的意味,最宜新年插作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有鳳來儀

花材:星辰花、高山羊齒、文竹、藤、大槎木

花器:石臼

花型:景觀造型

釋義:全體以槎木構成,槎木上點綴色彩豐富的星辰花與枝葉輕盈的羊齒,柔化了面塊的機能,也強化了肌理的美感。利用陰影,使結構有力且富空間深度。

插花既屬作者人格之表現,是以所選擇的的花材每每因人、因事、因地、因物、因時之不同而有别,一般而言,以格高意勝的花材為主,木本講求疏瘦古怪,草本講求神全氣足者為尚。松、竹、梅、菊、蘭、牡丹、水仙、山茶等最為常見,插作是須尊重花材的枝、幹、花、葉之各部機能,契合場合與時機,以強調自然生命與空間意義之整體性。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日色冷清松

花材:松、柏、麥稈菊、小菊花、水蜜桃花

花器:陶壺

花型:心象式理念花

釋義:此為文人式堂花。文人插花重枝條之美,強調素材的自然姿态,色彩素雅,結構虛靈,取材以富野味之奇卉為主。本件除松柏之外,以小巧野花為主,有隐逸的野趣,枝葉自然,與自西南回勢、稀疏有緻的松枝形成奇逸的野趣效果。尤其花器高拔,甚為脫俗,配以書法屏風,頗有士大夫之韻緻。

除了花材之外,在花器内的水也是被欣賞的重要部分。一般而言,夏花水際較高,冬花水際較低,除因花材吸水需要外,還有應合時序的作用。總之,插花的基本觀念十足地反映在作品的表現旨趣上。

中國人的插花理念

四面荷花三面柳

花材:睡蓮、蘆草、柽柳、水石

花器:橢圓陶盤

花型:寫景花

釋義:老殘遊記描述大明湖有“四面桃花三面柳”之句。夏日炎炎,荷塘柳岸是最佳消暑去處。本件以睡蓮替代荷花,以表現水面的平闊,而柽柳枝葉細柔,以多點插表現柳蔭深處,枝腳加參蘆草,愈覺幽深而自然。微風徐徐,令人想起唐太宗“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的美意。

圖文選自黃永川先生《中國插花藝術》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