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頭題字:潇湘農歌;作者:姜加軍。)
姜加軍,号潇湘漁翁,湖南甯遠人,1951年出生,湖南師大畢業,原任永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熱衷詩書之道,藝術造詣頗深。退休後傾心永州文化研究。現為甯遠縣柏忍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人民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文化研究會指導教授、永州曆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市書協會員、老書協和市直書協會員。
【潇湘農歌開欄語】
永州是農耕文化的搖籃,在永州道縣玉蟾岩内發現距今12500年的古栽培稻,世界公認玉蟾岩是水稻農業的發祥地,是世界農業起源中心之一。
神奇而又美麗的永州大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農耕文化,一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農耕人在為百姓奉獻。
永州生态環境優良,農業優勢明顯,糧油、畜禽、果蔬、竹木、烤煙、茶葉、藥材等七大産業逐夢潇湘源頭。
新時代以來,永州農村更美、農民變富、農業變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農耕人和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讴歌新時代永州農業、農村、農民,特推出《潇湘農歌》欄目,以飨讀者。
五絕·玉蟾岩(四首)
作者:唐國林
五絕·玉蟾岩(一)
湘南盆地貌,
突兀石山添。
穴叫麻乖洞,
岩譽号玉蟾。
五絕·玉蟾岩(二)
考古進山垣,
清塵呈稻族。
其年碳析明,
萬載先人谷。
五絕·玉蟾岩(三)
出土釜型陶,
原人萬世勞。
圓斜尖侈底,
最早制燒豪。
五絕·玉蟾岩(四)
人間陶本定,
稻作文明磬。
震世改農源,
前推耕種磴。
注1:玉蟾岩位于湖南道縣,洞口鐘乳石極像蛙類的鼻子,居民叫麻乖洞,美名玉蟾岩 。
注2:出土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稻标本,距今約約1.8萬年,被譽為“天下谷源”。
注3:出土的釜形陶器距今1.8萬年,是中國最早的陶制品之一,被譽為“人間陶本”。
注4:遺址诠釋了人類制陶工業起源,前推稻谷種植史8千年。
【作者簡介】
唐國林,男,永州市曆史文化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