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成王敗寇的故事不勝枚舉,不過要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小編不假思索就能想到兩個人物,劉邦與項羽。兩千年前楚漢争霸的故事,如今已廣為人知,有不少人還在為項羽而感到惋惜。這兩人逐鹿中原相争天下,死後陵墓截然不同,一個輝煌一個荒涼!

衆所周知,陳勝、吳廣起義掀起了秦朝末年的造反浪潮,其中出自将領世家的項羽和痞子出身的劉邦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項羽先是擁護楚懷王之孫為王,接着又追尊為“義帝”。秦亡後,項羽廢黜義帝自稱西楚霸王,大封滅秦功臣和六國貴族為王,劉邦被分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在此之後,劉項二人之間爆發了長達4年的“楚漢之争”。
狹路相逢,一山不容二虎,他們的天下之争勢必需要分出個輸赢和結果。從過程來看,似乎輿論道德更加偏向于項羽這一方,或許,同情弱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又或許,項羽真的占據了社會道德和人心的高點。相反,從結局上來看,劉邦确實是赢了,項羽輸了劉邦更是輸了自己,人們對此也頗有微詞。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後自刎于烏江畔,結束了輝煌的一生。根據史書記載,項羽死後,天下楚地皆歸漢王所有,唯獨魯王誓死不願歸随。劉邦為收買人心以便收複魯地,遂主動在華山之陽(今山東泰安市)将項羽予以厚葬,後世稱其為“霸王墓”。
表面上來看似乎項羽赢得大衆的聲音和同理心明顯會比劉邦多。劉邦的陵墓自然貼有“皇陵”的标簽,金碧輝煌,高大上,用這些詞來形容他的墓地一點都不誇張。當然,一個皇陵再高貴如果沒有“人氣”那也會顯得十分荒涼,劉邦的皇陵不僅貴氣而且還不斷有人前去祭拜他。再來看看劉邦的對頭——項羽的葬身之處,不僅地處偏僻荒涼,而且一看就是之前潦草完事,墳頭被用來種植農作物,一直以來這個地方都人煙稀少更别提有人來祭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