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中,為何隻有劉邦敢和他争天下,原因很簡單

秦朝滅亡之後,項羽分封天下,天下有過很短一段時間的安甯之日,18位諸侯王中有西魏王魏豹、膠東王田市這樣的六國後裔,有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這樣的秦朝降将,有九江王英布這樣的喑嗚叱咤的豪傑——英雄各有出處。

随後田榮殺三齊王(項羽所封膠東王、濟北王、齊王),自立為齊王,賜彭越将軍印。陳馀借兵擊破常山王張耳,尊項羽所封代王趙歇為趙王,趙王封陳馀為代王。劉邦滅三秦王(項羽所封雍王、塞王、翟王),攻占關中,以為義帝複仇為名,糾集五路諸侯聯軍,共讨項羽。

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中,為何隻有劉邦敢和他争天下,原因很簡單

招降子嬰而未能得到關中王頭銜的劉邦,卻是被項羽改封為了漢王。劉邦沒有辦法,又不敢和項羽公開唱反調,對于項羽他還是又敬又怕的。是以當時收拾收拾,就帶着自己的一群謀士和士兵到漢中去當漢王去了。進入漢中以後,還把棧道給燒了,表示一定安分守己的當自己的漢王。此時的劉邦已經失去了争奪天下的雄心,因為占據巴蜀之地,劉邦根本沒有和項羽抗衡的實力。分封的各路諸侯中,為何隻有劉邦敢和項羽争天下?

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中,為何隻有劉邦敢和他争天下,原因很簡單

首先,劉邦手底下有衆多武将謀士

巨鹿之戰項羽坑殺數十萬秦軍,雖然讓他一時間聲威大振,但世人更是認清了項羽殘暴不仁的一面。反觀另一面的劉邦,通過招降秦王子嬰,展現出了他仁者的風度。此時在項羽麾下效力,多次毛遂自薦的韓信并沒有被項羽賞識。于是韓信就通過夏侯嬰,蕭何的引薦來到了劉邦的麾下。在張良蕭何等人的勸谏下,韓信又對劉邦誇下了海口。于是劉邦便重新振作起來,想要和打敗項羽争奪天下。此時的劉邦并不知道未來的自己能否統一天下,但項羽對自己的壓制,讓他有了報複對方的想法。

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中,為何隻有劉邦敢和他争天下,原因很簡單

劉邦将韓信拜為了大将軍,便拉開了蜀漢争霸的帷幕。此時北地的田榮率先站了出來反對項羽,由于齊地與楚地接壤。田榮的行動帶給了項羽極大的壓力。是以此時的項羽也就沒有精力去顧及西邊戰場。于是劉邦便借此良機,讓韓信統兵先後擊敗了雍王,塞王,和翟王。奪回關中之地的劉邦,随後更是打出了為義帝報仇的旗号。關中之地的百姓,感念劉邦招降子嬰的仁義之舉,對他無比支援,而為義帝報仇的旗号更是讓劉邦與部分諸侯結成同盟。就這樣劉邦組成了五十六萬聯軍,直接向楚都彭城發起進攻。

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中,為何隻有劉邦敢和他争天下,原因很簡單

其次,劉邦擁有了别人不具備的道德優勢

與殘暴兇狠的項羽形成鮮明的對照,劉邦得到了一個仁義愛民的好名聲,這使他在義軍中占有了一個有利位置。在分兵滅秦時,楚懷王派項羽去啃硬骨頭,去救邯鄲之圍。劉邦不負衆望,一路征戰,攻破道道雄關,終于攻克鹹陽,實作了天下人滅秦的夙願。楚懷王與各路義軍有約——誰先打敗秦國攻入鹹陽,就讓誰做關中王,項羽拒不按照楚懷王的訓示,封劉邦為關中王,反而把劉邦分封到遙遠的巴蜀,卻把秦地一分為三,分給章邯等人。要知道,章邯等人不僅是殺害項陳勝梁鎮壓義軍的劊子手,而且是秦地百姓的罪人。項羽的卑劣之舉,無疑把劉邦推上了制高點,讓他具有了别人不具備的道德優勢。

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中,為何隻有劉邦敢和他争天下,原因很簡單

劉邦的實力是各路諸侯中,唯一能和項羽正面抗衡的人。再之後楚漢之間的争霸,陷入勢均力敵的态勢。項羽和劉邦的說客,相繼勸說韓信去對付對方。比起項羽許下的虛利,劉邦不但答應了韓信封王占地的請求,他還對韓信許下,有生之年不會對韓信鐵器加身的誓言。就這樣韓信徹底倒向了漢軍,兩路夾擊之下,項羽最終兵敗身死于烏江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