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着悠久的曆史,雖然從秦朝以後,王朝制度大多類似,還是出現了很多讓人一頭霧水的官員以及官僚機構名字,比如說唐宋的“平章事”是個什麼職務?還有古代的法院為何叫大理寺?實際上宋朝的平章事,實際等于丞相,奸臣秦桧出任的就是這個職務,而大理寺的由來,是應為古人喜歡講斷案的法官稱之為“理”,是以漢朝的漢景帝、漢獻帝等皇帝曾數次将斷案的廷尉官名改為了大理,而北齊率先将廷尉辦案機構改為了大理寺,這是因為北齊多寺廟,而辦案機構恰好在一座寺廟的房間,是以而得名,稱呼就這麼研習下來了。

相信有不少人好奇,太尉又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官職呢?其實說起來你不一定信,曆史上擔任這個官職的著名人物可不少,其中包括三國時期的賈诩、司馬懿,宋朝的高俅都入職過。太尉的名字,最早可以見于秦國的《呂氏春秋》,作為官名,那個時候又叫做國尉,掌管天下兵權,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主帥白起就是以國尉的名義掌管兵權,作為戰時秦國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國尉就改為了太尉,依然是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就如今現在的國防部長,一樣,和掌管政務的丞相,掌管監察的禦史大夫共同負責國家的政務。
而後來的西漢,也很好的繼承了秦國的制度,但是太尉的權力有了小小的變動,畢竟皇帝還是不希望大臣手上掌握兵權,太尉這一職務也被撤銷,如果是打仗的時候,就會重新啟用太尉的職務,讓他管理部隊,而平日這個職稱是閑置的,正所謂“有事則置,事畢則省”,就是這一個道理。
到了東漢,因為朝廷的權力已經移交到了尚書台,太尉的官職,權利已經等于丞相了,這和西漢的太尉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別,同時他還是皇帝的最高軍事顧問,類似于如今的最高參謀長。不過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對于太尉的實際權力都有所顧忌,太尉并不能直接指揮周圍的部隊,而是需要通過一級級的軍官傳達自己的指令。
西漢的周勃在平叛諸呂之亂的時候,就無法指揮得了上将軍呂産的中央禁軍,隻能僞造帝命進入營地取得指揮權。
而到了宋朝,太尉的權利則是進一步的加強,這是因為宋朝作為重文輕武的王朝,在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就收集天下兵馬于首都,太尉也能夠直接掌握宋朝最精銳的部隊,是以高俅等人的權利實際上是很大的。
在南宋的時候,貴為太尉的嶽飛。已經掌管了全國七成的兵馬,成為了當時南宋除了皇帝之外最高權力的指揮者,為何嶽飛還是會被秦桧害死呢?按道理來說,秦桧就算得了十個膽子,也不敢擅自謀害朝廷命官,他的背後自然是宋高宗趙構的意思了,畢竟屢次上書要“迎接二聖回京”的嶽飛,對他的王權已經有了很大的沖擊,不過殺害嶽飛的罪名,就隻能夠讓秦桧來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