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從古至今,得天下最正者唯漢與明,在中國的封建王朝中,隻有劉邦建立的漢朝與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徹徹底底的由下層群眾起義而建立的王朝,而其他王朝大多數都是外戚專政篡權,或者是統治階級士紳階級,是以漢朝和明朝在一定程度上更是重視黎民百姓,代表了解底層群眾的呼聲。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千古帝王,永存污點

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合,橫掃八荒,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統一天下,統一貨币、度量衡,使國家得到了良性的發展,然而遺憾的是,僅僅15年,秦朝就二世而亡。

之後楚漢相争,劉邦從一個亭長一步一個腳印往上走,到最後擊敗項羽,開創了400年大漢,使得漢朝成為了曆史上不可忽視的朝代,犯我強漢神威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聽起來是多麼的霸氣、豪邁。

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句話并不是劉邦所說,而是漢宣帝所說,那個時期的漢朝才真正的有實力說出了這句話,為什麼呢?在劉邦尚未成立漢朝時期,曾經在白登山被北方的匈奴圍了七天七夜,險些被俘。

劉邦好不容易逃脫,之後一直心有餘悸,于是他就想出了一種安撫匈奴的戰略更是奉為國策,那就是和親,将漢朝的女子以及大量的陪嫁物資送給匈奴來換取短暫的和平,然而這終究是治标不治本。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即便和親,可匈奴仍然是在邊境收殺搶掠,直到漢武帝繼位之後,采取主動出擊的政策才徹底平息了匈奴之亂,然而,和親是明知不可取,可曆代王朝卻十分熱衷,甚至偏要做的一種行為。

用于換取邊境的安全,在那之後,中原王朝和親的次數高達130多次,而和親國策的制定,也使得劉邦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染上了一生都抹不掉的污點。

一統天下朱元璋

千年之後,同樣和劉邦相同命運的一個放牛郎,在面對元朝暴政時揭竿而起,用15年的時間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史稱明太祖,朱元璋對于這位和自己同為草莽出身的漢高祖劉邦十分敬佩。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甚至将《高祖本紀》背的滾瓜爛熟,可當他得知,劉邦定下的和親國策時,卻沉默了好久,大明成立後,他在很多政策的制定上都是仿照漢朝時的舊制,然而唯獨和親這一條,他不僅沒有效仿,反而将這條國策倒過來實行。

稱帝後的朱元璋,面對高麗挑釁,命大将徐達率軍争征讨,險些打的高麗滅國,高麗臣服後,向大明王朝納貢稱臣,結果朱元璋卻下令說:我這兒有幾個孩兒,如果有根腳好的人家的女孩兒就将他送過來和親。

意思是說,大明朝不僅不派公主去和親,相反,你還要把公主送過來,跟我們和親保證你國家的太平,否則,你高麗國便不複存在,劃入我明疆域,成為我大明的一個省。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後世尊稱:剛明

幾年後,他們不會想到,後世的人們會列舉出曆史上最為強盛的四個王朝,并且給他們起了雅名:強秦,巨漢,盛唐和剛明,這四個王朝是人們公認的,由漢人建立最為強大的四個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唯才是舉,憑借着李善長“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針,用15年的時間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之後又滅了元朝完成統一,定國号為大明。

休養生息,改善民生,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通過政變奪取了皇位,他身先士卒,六次禦駕親征,徹底消滅了周邊遊牧民族的主力,保證了大明的安全,為後世掃平了障礙,是為明成祖,明成祖之後,明仁宗以仁治天下選擇了發展民生,可壯志未酬,建國三十年,卻在位僅僅十個月就去世了。

好在,明宣宗繼承了他的遺願,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創造了不亞于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至此,開始了大明278年的統治生涯,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将國都定于北京,徹底杜絕了遊牧民族對于王朝的騷擾,反觀整個明朝曆史,即使在末年,明朝國力衰敗,可仍舊将被稱為海上霸主的葡萄牙擊敗,在大明最後的四十年裡,鄭成功收複台灣,這又是何等的霸氣?

直到最後一任崇祯皇帝,作為亡國之君的他,依舊沒有選擇投降,而是選擇将家人全部殺死,避免他們被賊軍侮辱,之後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樹上自缢殉國,并且留下書信: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至此,明朝滅亡,崇祯皇帝用他的行為,證明了大明的尊嚴,時至今日,在讀起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時,依然會令人心潮澎湃,敬佩不已。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從明朝看王朝

縱觀中國曆史上所有的朝代,明朝絕對是不可不提的一個,卻也是相當沖突的一個朝代,他的外交政策被網友稱為霸氣,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明朝真真正正的顯示出了中華民族的氣節。

然而他的沖突在于,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國,曆經祖師四世,終于将明朝治理的繁榮昌盛,然而卻在明宣宗死後沒幾年,就爆發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淪為了俘虜,更有明神宗15年不上朝,醉心于修仙。

消滅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使得中國錯失了最早成為世界上最強國家的機會,而三綱五常的提出,也大大的禁锢了思想,泯滅了人性。其實,千年之前的漢高祖劉邦也清楚,和親,并非長久之計,然而心生陰影的他,沒有勇氣跟匈奴對抗。

隻得選擇和親的政策,犧牲女人的幸福,明朝重要的是,它敢于為之奮鬥的勇氣,造就了它的氣節,有句話說的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不可能滿是優點,也不可能盡是缺點,同樣的道理,王朝也是一樣。

劉邦奇策定國,卻被稱作一生抹不去的污點,朱元璋反用彰顯霸氣!

這些王朝在中國的曆史上,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次又一次的成為了世界第一,可終究因為弊端而走向了亡國。對于曆史,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批判的繼承,學習好的地方,而改正錯的地方,這才是對曆史最好的檢討以及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