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宮劇與真實清史有多遠?哪位清帝的後宮人數最多?

清朝,是中國君主專制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從遼東崛起到一統天下,從盛世冰冷的權力場到急轉直下的王朝盡頭,清朝曆史中有太多戲劇性的轉折和值得探究的故事細節。曆史上的紀曉岚與和珅,真如影視劇那樣水火不容嗎?多爾衮為何無緣帝位,他與孝莊的“私情”有幾分真實?康乾盛世威名之下,為何最厲害的雍正卻沒有存在感?澎湃問吧邀請明清史學者、《大清小史》作者向敬之,一起聊聊清宮劇距離真實的清史有多遠。

清宮劇與真實清史有多遠?哪位清帝的後宮人數最多?

康乾盛世中,雍正最厲害?

@小兔兔: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政治高手,他們是如何被訓練和培養的?有沒有清朝獨有的方式?

向敬之:康熙繼位時年僅8歲,主要是因其祖母孝莊太後的力挺。順治英年早逝,其親政期間與以孝莊為首的滿洲保守勢力格格不入,康熙自幼得益于孝莊撫養于宮中,并在其繼位後一直扶持。掌握清朝大政方針決定權的孝莊,積極引導康熙愛讀經史,做好“天下之主”。康熙帝對孝莊說:“臣無他欲,惟願天下義安,生國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聖祖仁皇帝聖訓》)孝莊死後,康熙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緻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中歲登極,不論陰謀奪位還是康熙欽定,他是在兄弟們的較量中成長起來的。康熙有意選擇最優秀的兒子做接班人,但不希望有他妨礙自己皇權的集中與強化。胤禛韬光養晦談禅論道,又受命輔政嚴明謹慎,對康熙身心疲憊導緻的吏治廢弛、腐敗叢生的亂局,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遏制。康熙極力維護絕對權威,但還是考慮到江山永固,故而給了要求對國家進行制度化建設的胤禛一個最大機會。與此同時,他從胤禛曾經支援胤礽複立,又與胤禩有着密切的聯系,還是撫遠大将軍、皇十四子胤祯的胞兄,以為可以保持皇子們的和睦共處。事實上,雍正繼位後,立馬對曾與自己扳手腕的親兄弟們嚴厲打擊。

相較于康、雍二帝,乾隆是一個幸運兒。姑且不說他有沒有得到康熙的撫育教誨,雍正上位後密建皇儲,乾隆是他精心培育的繼承者,在教育上早早地進行帝王之術的教育,并在晚年委以政務,使其繼位時已是一個成熟的青年政治家。乾隆柄政之初,面對雍正留下的一個緊張的政治環境,及時陸續為允禩等平反,稱他們“未有顯然悖逆之迹”,并稱雍正晚年曾有反思,故而對已改名的恢複原名,削除宗籍的重新叙入玉蝶,把活着的從拘禁地放出,複爵甚至晉升。足見,乾隆從小接受的權謀教育,要勝于其父祖。

如此三人,政治手段各一。而這不是清朝獨有,其他王朝也一樣,各有特色。

清宮劇與真實清史有多遠?哪位清帝的後宮人數最多?

康熙帝像

@ 澎湃網友rmQvyu:康熙對于大臣使用了哪些平衡之術?

向敬之:康熙對臣下的平衡術,可以說是清朝政治中的一大亮點。首先是在機構上。康熙八年,他擒獲鳌拜,結束輔政機制後,強化内閣的理政職能,削弱傳統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即議政處)的議政權。随着索額圖、明珠争權,互相傾軋,威脅到皇權的正常運作後,他遴選了一批儒臣進入南書房備做顧問咨詢,就連明珠也要低三下四地向工作在康熙身邊的中層幹部高士奇買消息。到了康熙後期,他倚任年長皇子,組織一個特别的權力中樞,淩駕于内閣、議政處等之上。

再是滿洲大臣之間。這主要表現在索額圖和明珠二人的博弈上。索額圖是協助康熙擊潰鳌拜的功臣,最先受到重任,出任保和殿大學士。但是随着索額圖的權勢做大,成為太子的謀主,冒犯皇權時,康熙極力拉攏明珠,不惜出賣曾經生死之交的勳戚索額圖。一旦明珠發展強勢,康熙又将索額圖擡出,命其為領侍衛内大臣,制衡和打壓明珠,同時授意高士奇聯絡禦史郭琇彈劾明珠,親自修改劾章,三易其稿。然而,又把握分寸,免去明珠大學士之後,又授予其内大臣,牽制索額圖。

繼而在滿漢大臣之間。康熙左右出擊,打壓索額圖、明珠甚至馬齊等滿洲重臣時,倚任漢臣大學士李光地等。當他發現滿漢群臣對李光地和左都禦史趙申喬趨炎附勢時,立即将嚴厲打擊的馬齊複出,命其為滿洲首席大學士,并大肆斥責滿臣不該圍着李光地等漢臣跑。他雖然口頭說與李光地為知己,卻幾番擡出李光地曾落井下石的陳夢雷,使其成為深得聖心的皇三子的師傅,潛在地警示李光地不得妄為。

@清茶與遠山:為何說康乾盛世中雍正最厲害?

向敬之:厲害,得看從哪個角度來說。如果論權謀,他從最初并不顯山露水,發展成“九子奪嫡”最後的勝利者,而且在繼位之初遭到包括生母在内的絕大多數宗室成員、八旗都統、勳貴後裔與滿漢大臣的質疑重圍中,成為了一個皇權在握、獨斷乾坤的天子。

但雍正最厲害的還是煌煌政績。他的勤政與改良,确是中國古代帝王中的少有者,甚至可以說是勤政第一帝,連大年初一都不休息。他做到了自許的“以勤于天下”,為清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探索軍機處,基本實作皇權集中和強化的巅峰。

他自即位伊始,便以鐵腕手段扭轉朝綱,整肅吏治,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體制改良:密建儲君、修訂大清律例、攤丁入畝、耗羨歸公、養廉銀、士民一體當差、改土歸流、興辦直隸營田、試辦八旗井田、改革旗務……他從康熙手中接過一個吏治混亂、國庫空虛的政權,交給乾隆一個制度嚴明、國力強盛的國家,以一系列重大改革改善民生,探索社會發展的新路徑。

正是這種自上而下的改革,使得他在統治初期便已将康熙朝遺留的虧空基本追繳完畢,“凡一切贓款羨餘銀兩,皆貯其内,至末年至三千餘萬,國用充足”(昭梿《嘯亭雜錄》卷一)。而各省上繳的糧米随漕而入,全國糧倉充實,“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他還五廢賤籍,為樂戶等匍匐在社會最底層的五類人改變了千百年來的曆史問題。

清朝後宮那些事兒

@貪吃塗塗:清朝哪位皇帝的後宮人數最多,巅峰時期有多少人?

向敬之:這個問題我還沒仔細研究過。但值得注意的康熙皇帝的後宮生活,應該比乾隆後宮值得研究。他的後妃多,有名分者六十二人,雄踞清帝榜首。他生前立過三位皇後,即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另有一位烏雅氏,為雍正帝生母,被追封為孝恭仁皇後。康熙不像其祖、其父情迷獨專,但也是癡情的典範,其中既有政治使然,也有真情流露。

太宗皇太極、世祖福臨,前者偏愛超大齡再嫁女海蘭珠,而後者癡迷來曆存疑的董鄂妃,那是專情至極,連她們所生的皇子剛出生,皇帝們就大赦天下,大有立儲之勢。

康熙一生最愛哪個女人,還真不好說。他不僅幹過直接立一個女人新生子為太子的事情,而且分階段性地對一個女人頗為專情。無疑,這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情感曆程,愛美人更愛江山。據說,烏雅氏五十歲時還獲康熙命侍寝,這也算是奇迹。難道說康熙帝對其鐘愛至極,少年夫妻老來伴?非也。這無疑是康熙重視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祯兄弟而給的獎勵,當然也難免後來史官秉承聖意的添加。康熙不愁少年妻,六十五歲時還使二十七歲的陳貴人受孕生育,産下皇三十五子。

康熙對他所立的三位皇後,各有評價和追思。孝誠仁皇後死後,康熙以娥皇、女英侍舜喻之,在其祭日長達二十五年地赴陵憑吊,且首開皇後先行葬入皇帝主陵之先河。同時,他在孝誠仁皇後死後不久,就将其生子胤礽立為皇儲。孝昭仁皇後為遏必隆之女、鳌拜義女,她與康熙的結合也是政治聯姻,但康熙在懲罰遏必隆和鳌拜之後,将其繼立為後,稱贊為自己的“良配”,是“内廷之良佐”,無疑她與康熙之間的夫妻生活也是相濡以沫、志趣相投。

宜妃郭絡羅氏,深得康熙喜愛,被人視為康熙最愛的妃子。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時,會命人向宜妃所居的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産,這雖不是獨一份的恩寵,但在後宮妃嫔裡也不多見。張國立、鄧婕夫妻版的《康熙微服私訪記》就是以康熙與宜妃的情感貫穿始終的。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後妃中有一慧妃博爾濟吉特氏,為康熙祖母孝莊堂弟阿郁之女,論輩分為康熙的表姑。此女很早入宮,待年宮中,康熙九年病逝被追為慧妃。按乾隆朝修撰的《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慧妃在康熙後妃排位順序中僅次于長期主持後宮的溫僖貴妃,其他諸妃之前。她與康熙是青梅竹馬,倘非政治需要聯姻首輔索尼家,首立赫舍裡氏為後,孝莊自然要繼續立來自娘家的這位博爾濟吉特氏為康熙皇後。

清宮劇與真實清史有多遠?哪位清帝的後宮人數最多?

《如懿傳》中選妃劇照

@澎湃網友UvYbqu:清朝選妃是否滿族女性明顯多過漢族女性?烏拉那拉氏、鈕祜祿氏,這些電視劇裡的姓氏在清朝真的存在過嗎?

向敬之:清朝選妃是有嚴格的規制的,主要還是滿、蒙為主。尤其是早期,皇家的婚姻就是一種政治聯姻,形成了滿蒙政治聯姻制。如皇太極的皇後、順治的兩任皇後,包括著名的孝莊太後都來自蒙古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氏家族。漢族女性就不過是一個點綴。即便是康熙帝大大緩和了滿漢沖突,他的生母佟氏妃為漢軍出身,但是從他65個有名分的後妃、嫔、貴人、答應、常在中,19個高等級皇後、皇貴妃、貴妃和妃,沒有一個漢族,妃中有漢姓但也全是漢軍。再如鹹豐帝近20個有名分的後妃等中,僅二妃為漢軍,沒有一個真正的漢族女。至于烏拉那拉氏、鈕祜祿氏等,此為清朝的滿人姓氏。《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洲最為顯赫的為佟(佟佳氏)、關(瓜爾佳氏)、馬(馬佳氏)、索(索綽羅氏)、赫(赫舍裡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鈕祜祿氏)八姓,俗稱滿 洲八大姓。那拉氏又分為烏拉那拉、哈達那拉、葉赫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他們來自海西扈倫女真四部,多爾衮的生母阿巴亥、雍正帝的發妻孝敬憲皇後,都是烏拉那拉氏。而慈禧太後則是葉赫那拉氏,同皇太極的生母是一個族系。鈕祜祿氏著名的人物就多了。康熙朝四大輔臣之一遏必隆、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後都是鈕祜祿氏。

清宮劇與真實清史有多遠?哪位清帝的後宮人數最多?

《大清小史》,向敬之著,東方出版社2021年10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