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之戰時,曹操大軍和呂布大軍相鬥。那時候曹操一方總共派出了麾下最強的六位武将出陣圍攻呂布,先是讓許褚出馬與呂布鬥了二十回合,不分勝負,随後曹操就接連派出了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等相繼加入。
呂布雖然号稱是天下第一勇将,但是再怎麼樣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呀。畢竟這六員曹操麾下的大将,雖然不如呂布,卻也盡皆都是一流或者超一流的猛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呂布敗逃而去了。

不得不說,呂布天下第一的名頭,還真不是白說的。縱觀整個三國時期,能在這六位大将的圍攻之下,還能全身而退的,估計除了呂布也沒有其他人了。
而當陽長坂坡之時,張飛一人橫槍立馬于橋頭,曹操卻沒有效仿大戰呂布時,派出如此多的大将去圍攻張飛。這究竟是為何呢?
一、張飛素有勇名
第一個原因肯定因為張飛的硬實力得到了曹操認同,畢竟在三英戰呂布之時:張飛率先出戰,和呂布大戰了五十多個回合,還沒有露出敗績。這倒不是說張飛真的就和呂布差不多厲害了,但是起碼短期内的戰鬥力,兩人是不相上下的。
而關羽斬顔良之後,曾經對自己的這個三弟張飛大誇特誇,直言張飛的武藝在自己之上,于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猶如探囊取物。是以曹操自然難免的要留個心眼,稍加忌憚。
同時在長坂坡,張飛也沒有辜負自己“
猛張飛
”的威名,一聲大吼就徹底将自己的名頭傳出去了,不僅吓得曹操大軍不敢動彈,連曹操身邊的佩劍将軍夏侯傑都被吓死了。這倒不是說張飛真的像天神下凡一樣不可一世,可是起碼實力足夠強大。
如此一來,曹操自然不敢輕舉妄動。當然,這并不是說曹操對張飛的重視大于呂布,也不是說張飛的實力強于呂布,這隻是其中一大原因。
二、面子上會過不去
張飛在當時雖然也有不少可圈可點的戰績,但是不論比武功還是比名氣,肯定都是依然不如之前的呂布。
合圍一個天下第一的呂布,和合圍一個落難劉備手底下的大将,能一樣嗎?再者,合圍呂布,在曹操濮陽之戰之前,就已經有了劉備三兄弟三英戰呂布的先例了,曹操最多也隻能算是效仿一下。
再說當時的呂布是天下名副其實的第一猛将,一群人聯手打一個第一也不算多丢面子。而反觀張飛呢?當時的劉備還并沒有什麼大的官職,他手底下的張飛就更是沒有了,一直跟着劉備四處流浪。名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起碼曹操麾下的那六個将領,可以說每一個人的名氣都不弱于張飛。
以六個強将,去圍攻一個實力差不多的武将,這話傳出去也怪丢人的,曹操hold不住這個面子。
三、地理位置不一樣
濮陽之戰在哪裡?那是中原的一塊平地,四通八達,不說七個人混戰了,就是幾千上萬人混戰也是可以容納的。
再看看當陽長坂坡。當時的張飛立在一座狹窄的橋上。不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起碼也難以同時容納下幾個人同時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難以對張飛進行合圍,就隻能是進行“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一般的武将單挑了(亂箭射死除外,這裡讨論的是為什麼不再派六員大将圍攻張飛)。
而曹操一直以來又知道張飛這家夥的武力值不弱于關羽,甚至猛起來說不定比關羽還要厲害。曹操還真沒有自信,自己手底下那些大将可以穩勝張飛,是以自然不敢貿然派出他們。
四、害怕張飛有埋伏
張飛這家夥是出了名的膽大心細,他可沒有傻乎乎地真的就去惹曹操大軍,要求人家來群毆自己一個人。他是派了十幾名騎兵,在馬尾巴上拴上樹枝,就在河對面來回奔跑,揚起灰塵,故弄疑兵。
而曹操這個人呢?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是出了名的小心謹慎,十分多疑。看見張飛後面煙塵四起,自然就會懷疑張飛是不是布置了埋伏,如此一來就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
是以曹操真的怕的并不是張飛一個人,而是怕張飛設定了埋伏。在那種地勢,大軍難以齊頭并進,隻能一點點地過河,這樣就容易被敵軍半渡而擊之,難以形成巨大的兵力優勢,讓敵人難以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