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清末内閣

甲午之後,北韓在日本逼迫下,改名大韓帝國,但南韓的實權操縱在日本手中。日俄戰争後,日本完全控制了北韓。而南韓不是一下子滅亡而是日本一步步穩紮穩打進行的。随着南韓滅亡的局勢一天天明朗,清政府的危機意識也逐漸加強。雖然從時間上看清政府在八國侵華之後就已經宣布要改革,但是那隻是空口白話,當清政府看到了今天南韓真的有了亡國滅種的危機,于是才舉國發奮圖強大改革。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日韓合并後的南韓

一、正式滅亡南韓前,日本對南韓的蠶食

甲午戰争之前,日本憑借種種和北韓的不平等條約,逐漸控制了北韓中央。甲午戰争開戰,清政府作戰不力,失去了北韓王城,日本由此控制了北韓王室,日本得以以北韓王的名義通電北韓全國,聲明是北韓王室請求日軍出兵驅逐清軍,日本不是來侵略的,是來幫助北韓人民恢複獨立的。甲午戰後,中國勢力完全退出了北韓半島,但是俄國勢力馬上跟進。日俄因北韓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最終爆發了日俄戰争,俄國戰敗,日本終于獨霸了北韓。

而日本對南韓的滅亡,不是1910年的《日韓合并條約》一下子就能合并的,在這之前,日本早已蠶食了南韓作為獨立國家的種種權力。換句話說,南韓空有大韓帝國的威名,實際上,整個國家的重要部門的實際掌握者全是日本人。而日本對南韓主權的蠶食正是通過甲午之後的三次日韓協定進行的。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二、三次日韓協定

1904年8月22日,日韓簽訂了第一次日韓協定,日本要求南韓聘用日本人充當南韓國家财務和外交的顧問。名義上的财務大臣、外務大臣是南韓人,但是這是表面的。實際上,這兩權掌握在日本顧問手中,日本顧問作為這兩大臣的太上大臣獨攬了财務、外交權。這樣日本就攫取了南韓作為獨立國家最重要的外交權、财務權。南韓對外交往,和誰交往、和誰簽訂條約都需要經過日本顧問的允許;而南韓的國家财政安排,日本一清二楚。

1905年11月17日,日俄戰争結束後不久,簽訂了第二次日韓協定,真正剝奪了南韓的外交權,這下子南韓的外交大臣已經不是南韓人了,但作為大日本帝國的臣民怎麼能給南韓皇帝當手下呢?是以日本專門在北韓設定了統監府,“幫助”南韓管理外交,可是統監府雖然名義上隻管外交,實際上手已經伸向了南韓政府的各個部門,成為了南韓政府的太上政府。伊藤博文就是第一任統監府長官。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伊藤博文

1907年7月24日,簽訂了第三次日韓協定,解散南韓軍隊,南韓由日軍保護;司法也有日本法官處理。至此作為國家獨立象征中的另外幾項軍事權、司法權也被剝奪了。大韓帝國真的是空有架子,完全是日本囊中之物。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日韓合并條約

日本遲遲不肯真正滅亡南韓的原因就是缺一個合理的借口。1909年10月26日侵略頭子伊藤博文被志士安重根刺殺,這給了日本一個絕好的借口,日本朝野瘋狂鼓吹吞并南韓。1910年經過韓奸們的“請願”,哭着喊着求南韓加入大日本帝國吧、我們南韓人也是日本人(日韓同祖論)。日本隻好“委屈的”接受了南韓“人民”提出的“合邦要求”。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了《日韓合并條約》,南韓滅亡,成為大日本帝國的一部分。(是以侵華日軍中有南韓人,東北一般稱他們為“二鬼子”)

三、滅亡南韓,中國的反應

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日本滅亡南韓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是一蹴而就,是以随着南韓危機的加深,中國必然有所反應。雖然當時的清政府人才凋零,李中堂去世了,張之洞臨危受命,但是晚清政局詭谲多變,自天平天國之亂以來崛起的洋務派漢族士大夫的權力,以八國侵華為開端,又被滿洲貴族打壓回去了。是以至此時,士大夫中的能人(開明的滿族士人都不行)影響力大不如李鴻章時代,此時主導政局的就是滿洲大貴族(奕劻、載沣等王爺們,一般的滿族旗人都不行)。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清朝督撫

這些王爺們出于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他們也真的不是整天吸鴉片、逛妓院,他們也是真心想清朝好的人。是以面對南韓的危機,唇亡齒寒,清朝中央必然有所反應,其反應就是清末新政的真正執行。

日韓合并後,根據《近代中韓關系史資料彙編》所載,攝政王載沣當時就召集重臣那桐、毓朗

“密議對待之策”

,強調以韓為鑒,

“民心不可使之渙散”

,又趕緊召集東三省總督錫良進京,商讨對策。當然日韓合并後,對一般官員也是深有刺激。恽毓鼎可作為一般官員的代表,他在日記中寫道

“日本滅韓,東三省已無可設防,京師亦難安枕。此正我君臣上下卧薪嘗膽、全力保邦之時”

。(《恽毓鼎澄齋日記》)

當時清政府的具體對策就是:1.處理好邊境、僑民問題,中朝邊境的具體畫割、北韓人的國籍歸屬。2.打算本着國際法原則,對日抗議,因為《馬關條約》規定南韓獨立。但是在那個弱肉強食的近代,弱國無外交啊,抗議自然無效,是以清政府改為

“各國如何應付,我亦一律辦理。”

?(《清季外交史料全書》)跟列強的風走。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日軍在南韓

四、清末新政真的開始了

清朝對南韓亡國的反應,除了在東北進行善後處理外,最直接的刺激還是軍事改革。

近代以來屢戰屢敗的确是因為中國軍事落後。南韓滅國更是因為南韓軍事不行,是以練兵強軍又提上了日程。新政中清政府計劃編練新式陸軍,重建海軍。日本正式滅亡南韓幾天後,軍谘大臣載濤上疏請求練兵籌饷加強國防。他認為列強之是以國富兵強,就是因為列強重視軍事,列強甚至可以以國家收入的一半為軍費,是以中國要想對内維持統治,對外維護國權也得強兵,他說

“故一切費用皆可力求節省,惟練兵一項,無論如何拮據,總當力任其難。”(

《管理軍谘處事務載濤奏為練兵籌饷籌劃國防敬陳管見事》

海軍大臣載洵與薩鎮冰提出了重建海軍計劃:因國庫空虛,希望可以先購置小船,建立模闆;早日組建海軍部,仿照列強的軍事體制;并提出仿照日本的聯合艦隊模式,将中國領海劃分區域,各守海疆。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日軍鎮壓北韓反日運動

如果說軍事上占了全國奮發的大部分精力,内政上自然也不能馬虎。其表現就是加速憲政。這種加速的呼聲不僅來自民間,甚至清政府官員大吏也開始呼籲了加速憲政。這時候的請願立憲有三股合流趨勢,即資産階級立憲派發動開國會的請願、地方督撫上疏支援、駐外使臣奏請維護。支援立憲的大官總計:“

湖廣總督陳夔龍、兩江總督端方、河南巡撫林紹年、四川總督趙爾巽,皆以請開國會為言。使臣中則孫寶琦、胡維德、李家駒三人,請速定年限”(

孟森:《憲政篇》

立憲派和地方督撫、駐外使臣的關聯,都是以日本滅南韓為鑒

“南韓之亡,此皆于我國有制死之幾”

(《福建谘議局第二次會議速記錄)這給了清朝中央巨大的壓力。

三次開國會請願後,1910年11月清朝中央發上谕答應限時開國會,這也是以南韓滅亡為借鑒加速了清政府的改革吧。

喪鐘為誰而鳴?南韓滅國,最着急的是中國,清朝滅亡前的回光返照

清末時近代化

文史君說:

把原定9年預備立憲期縮短為3年,即把國會時間提前到宣統五年(1913年)。這無疑是清政府因為南韓滅亡,在日益緊逼的危機下的無奈之舉。就這樣通過南韓滅亡的教訓加速了清朝立憲的腳步,清政府也想亡羊補牢。至1911年5月為開國會清朝組織了内閣,但這個内閣就是衆所周知的“皇族内閣”,此時的清朝仍不願放棄獨裁,将人民對清朝的最後一點眷戀都損傷殆盡。誠如出洋考察的大臣于式枚所稱:?

“(憲政)行之而善,則為日本之維新;行之不善,則為法國之革命。”

此言得之!

參考文獻

1.?韓正校《論清末新政時期滿漢關系的調整》《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9年9月

2.?李細珠《日韓合并與清明新政》《近代史研究》2011年7月

3.?辛東明《康梁對“日韓合并”的評析》《南韓學論文集》2011年4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