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越王勾踐是個能成大事的人,隐忍韬光養晦其實是上策,第一個可以暗中準備積蓄力量,另外一個可以麻痹對手,我主要講的這個故事主要發生在明朝,而本次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後面成為永樂大帝的朱棣,不過他的這個皇位真可謂來之不易,其中曆盡許多磨難,最後方成正果。
??明朝初年,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後便開始大封功臣,可對這些異姓功臣他都不放心,于是在大封功臣之後,朱元璋便開始着手分封他的三個年長兒子前往藩地就任藩王。主要的有三個兒子,老大是太子,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那個不必多說。老二秦王封地西安,老三晉王封地太原,老四燕王朱棣封地北平。後面陸陸續續讓這些兒子全部就藩,不過這些兒子各自都有毛病,有的很壞,有的還好,比如說晉王,雖然能打仗又聰明朱元璋也喜歡。可是在有一次朱元璋聽說他打廚子這件事情連忙寫信給老三告訴他不要打廚子,這樣晉王才逐漸收斂。這些藩王當中隻有燕王沒被記載到裡面,因為他有心機懂得隐忍,在這些兄弟當中也就他最有能力,同樣能打仗得到朱元璋的喜愛,想比晉王而言他聰明但是很容易就暴露出來,朱棣則不是他都在暗中等待機會。
??上天也在給朱棣機會,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洪武二十八年秦王去世,洪武三十一年晉王去世。三年死一個兄長對朱元璋是喪事可對朱棣來說是次機會,這下子在這些藩王當中他就是頭頭。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接替他皇位的就是皇太孫朱允炆,他登基之初聽信齊泰,黃子澄之言開始着手削藩,齊泰主張擒賊先擒王直接削掉朱棣,這其實是最好的選擇,可是黃子澄決定燕王實力過于強大,可以先拿他的親兄弟周王開刀。于是先把周王流放到雲南,後面直接囚禁在應天。周王一削接下來倒黴的就是齊,闵,代,湘等四王同時被削,其中湘王更是被逼得全家自焚。
朱棣聽到這消息後連忙給朱允炆下了一道奏疏,告訴他那些可都是你的親叔叔,你可千萬要手下留情!朱允炆開始有點動搖,于是在這些奸臣的撺掇下派省長和軍長去監視朱棣,最開始的削藩變成了防藩,遭後人恥笑。言歸正傳朱棣知道這消息後,想到一個對策,裝瘋麻痹朝廷,實際上暗中準備積蓄力量,因為燕王本人本身第一能打仗其次對待士兵年輕軍官極好,他本人也聰明。早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藍玉就想拉攏燕王,誰曾想燕王根本都不像搭理他!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剛開始朝廷本來占優勢,後面建文帝說了一句不要傷害燕王,在生死存亡之際還在兒女情長注定失敗!後面燕軍一路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