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患瘧疾,傳教士進獻一味藥,大臣不讓吃,病好後禦醫遭流放

康熙皇帝是清朝比較開明的皇帝,他本人對西方的很多科學技術都有所了解,并且熱心鑽研,而且他并不排斥西方的傳教士。這在清朝的皇帝中并不多見。在他生病的時候,他甚至主動要求服用傳教士進獻的西藥,這在中國曆史上更是少見的。

康熙患瘧疾,傳教士進獻一味藥,大臣不讓吃,病好後禦醫遭流放

康熙名叫愛新覺羅·玄烨,生于1654年5月4日,于1662年即位。1693年5月,康熙染上了瘧疾。試了很多種藥都沒有效果後,他主動要求讓西方傳教士來給他看病。第一個來給他看病的"洋醫生"是葡萄牙耶稣會派遣來的盧依道神父。6月13日,盧神父被帶入深宮,給皇帝看病。當時,康熙的病情已經加重,很多人都以為他得了不治之症,他自己也下诏把所有皇子都招來,以防不測。盧依道按照中醫的習慣,為皇帝把脈。把完脈,他對皇帝及在場的人說:"皇帝的脈象紊亂,但是不會有生命危險。"

康熙患瘧疾,傳教士進獻一味藥,大臣不讓吃,病好後禦醫遭流放

衆人問:"可有什麼藥治療?"

他說沒有,隻能服用一些恢複體力藥。

康熙沒有說話,隻是令他退下。

對于盧依道的說法,康熙并不全信。他又要求其他傳教士為他看病。其中有兩位法國來的傳教士,中文名叫張誠和白晉,他們帶了了一種粉末狀的藥,自稱"這些藥粉在法國治愈的所有疾病"。

康熙想要服用,但是宮裡的太醫進谏,認為皇帝不應該冒險服用這種來曆不明的藥粉。但是康熙害怕自己的病會越來越嚴重,就不再聽勸,自作主張服用了一半劑量的藥粉。服用之後,高燒便退了一大半。但是此後再服就不管用了,康熙依然沒有痊愈。

康熙患瘧疾,傳教士進獻一味藥,大臣不讓吃,病好後禦醫遭流放

此後,通過張誠和白晉的介紹,又有兩名和張誠和白晉一起來到中國的法國耶稣會傳教士洪若翰與劉應進了宮,為康熙看病。他們給皇帝帶來了專門治療瘧疾的金雞納霜。

當時,皇帝身邊的人都對傳教士帶來藥的效果持懷疑态度。他們從宮外找了三個病人,讓他們先服藥。結果,這三位服藥的病人"一下子都好了"。康熙聽了,迫不及待地要服藥。但是被身邊的皇子勸阻了。

當時,在康熙身邊的四位大臣主要請求為皇帝"試藥",這其中就有索尼的兒子索爾圖。這四位大臣吃了藥後,安然無恙。皇子們這才放心讓皇帝吃藥。康熙吃了藥後,效果很好,當時病痛就減輕了。連續服藥幾天後,就痊愈了。

康熙患瘧疾,傳教士進獻一味藥,大臣不讓吃,病好後禦醫遭流放

痊愈後的康熙非常高興,把罪臣蘇克薩哈的府邸(當時蘇克薩哈被抄家)賞給了治好他病的四位傳教士,這座府邸被改建成教堂,這就是著名的西什庫教堂北堂原址。而勸阻他服藥的三位禦醫,康熙下令處死他們。後來,在大臣們求情下,康熙将他們改為流放。罪名則是:見死不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