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一場農民起義,讓無名小卒的劉邦,從此名聲遠揚,與西楚霸王項羽争奪帝王之位之後,便建立了西漢王朝,是以為西漢江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景二帝在位期間,推行了幾十年的"無為而治",使漢朝處于一種休養生息的狀态,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漢武帝時期,看似美好的一切,其實都十分脆弱,由于匈奴為患一直存在,不斷影響漢朝的發展,直到霍去病的出現,才算擊退了匈奴,出現了"漢武盛世"。

衆所周知,霍去病從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姨母衛子夫深得漢武帝的恩寵,舅舅衛青是西漢的大将軍,殷實的母系家族關系,使霍去病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見慣了大風大浪,在舅舅和姨母的培養之下,霍去病不僅在學術研究上獨樹一幟,而且在騎馬射箭、傭兵策論上也頗有見解,在皇親國戚、高官達貴的衆多子女中,霍去病十分出衆,也深得漢武帝的喜愛。
在匈奴地區,如果提起"戰神"這一号,那一定是霍去病。在匈奴士兵的心理,霍去病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霍去病之是以讓匈奴士兵聞之喪膽,不僅是因為霍去病此人有膽識、有擔當,而且霍去病善于講究用兵技巧,在用兵上,霍去病選擇前騎兵、後步兵,其中步兵必須是最精銳的,因為匈奴人看起來比較兇猛威大,兵器以刀為主,是以前騎兵起到快速進攻作用、後步兵具有緩沖作用。
年紀輕輕的霍去病,便讓匈奴士兵在行軍作戰上吃了很多苦,也流了很多淚與血。霍去病每次作戰都不按常理出牌,用兵相對靈活,搞得匈奴手忙腳亂,可以說霍去病的作戰計劃全看心情,有時快速突襲、大迂回,有時深入敵營、殲滅戰。善于長途奔涉的霍去病,經常在水源的地方安營紮寨,與敵人玩心理戰,還善于利用斥候,打聽敵人的情報,以便更多地掌握敵人的一舉一動。
為什麼匈奴人都非常害怕霍去病呢?因為他們是最清楚霍去病的厲害之處。事實證明,先天條件固然重要,後天努力更加重要。不得不說,霍去病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努力的人,元朔六年,霍去病跟随舅舅首次踏入戰場,此時的他才十七歲,英勇善戰,雖然沒有舅舅實戰經驗豐富,憑借着自己對兵書的研究,便殲殺匈奴,一舉成侯。或許意氣風發的他,當時隻是為了證明自己,希望得到更多朝中大臣的認可。
在西漢群眾心中,霍去病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兩年之後,十九歲的霍去病首次擔當大任,獨自率兵前往河西,不懼生死,孤軍奮戰,憑一己之力拿下河西要道,打散了匈奴的主力軍隊,使匈奴損失的慘不忍睹,也使西漢經濟發展深入西域境地。此戰之後,霍去病在軍隊裡樹立了很高的威望,也使匈奴人更加膽怯這位西漢的骠騎将軍,從此在匈奴地區流傳着一首血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顔色。"
霍去病雖讓匈奴人毛骨悚然,但也受匈奴人敬佩。霍去病多次征戰匈奴,都能夠一擊緻命,不得不讓佩服不已。元狩四年,二十一歲的霍去病,畢生最後一場大戰,就是深入匈奴老巢漠北地區,長途跋涉數千裡,耗時一年多時間,經曆多次周轉,逢兇化吉,最終殲滅匈奴主力軍隊,徹底掌控了匈奴地區。雖然匈奴敗落了,但是充滿血性的匈奴士兵,對于霍去病的英勇善戰、有勇有謀,還是十分敬佩的。
時隔兩年,一場突如其來噩耗發生了,霍去病因長年積累的病情,未及時治療再次爆發,最終年僅二十四歲的西漢"巨星"隕落了,霍去病一生戎馬,卻英年早逝,他的離世讓西漢舉國上下十分悲痛,也讓匈奴人感到惋惜與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