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高宗執政期間,武則天和唐高宗合稱“二聖”,後來更是一躍成了皇帝的武則天,在曆史上是個極具争議性的人物。相對于她的能力,很多人更好奇的是她的形象,武則天真的很好看嗎?究竟是有多傾國傾城,有多出色,才能讓父子兩人都傾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武則天十四歲的時候進宮,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才人,另賜封号“媚娘”。媚在字典中的解釋是具有魅力,有誘惑力或吸引力的意思,在古文中還有其他三種解釋,一是喜愛的意思: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顔;二是做動詞使用,表示目光的柔媚可以打動人心;三是欣賞的意思:人服媚之如是。
從這個字的各種解釋就可以看得出來,武則天的長相符合李世民的審美,是以李世民稱她為“媚娘”。後來李世民去世,武則天作為李世民的妃子被遣送去甘露寺,然後被李治不顧前朝後宮的反對接了回來,還封為昭儀,這也說明了武則天成功地吸引了李治,要知道男生都是喜歡美女的,能讓李治這樣頂着壓力納為昭儀的武則天,在容貌和身材上肯定也是頂尖的。
武則天之是以能夠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抛開她在朝政方面的能力不談,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如果武媚娘的形象不過關,首先肯定是進不了宮的,既然能夠進宮,就已經說明了她的姿色。進了宮還被李世民賜封号“媚娘”,這又給她的形象加了許多分,其次在她去了甘露寺之後,如果李治沒有接她回宮,那她就會在甘露寺度過餘生,哪還有“二聖”和女皇帝一說,這幾件事已經把她的形象塑造到了巅峰狀态。
現在大多數人在腦海中勾勒的肯定是個大美女的畫像,以我們現在的審美來說,應該是個子高挑,身材纖細,前凸後翹,還有着神仙顔值的女生。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史實,唐朝是個以胖為美的朝代,跟我們現在以瘦為美的審美恰恰相反,根據這個史實,也就是說武則天之是以這麼受寵,主要還是因為她符合了當時的審美,周圍的人都覺得她很好看,李世民和李治身處那個時代,自然是肯定當時的審美觀的。
這個史實就打破了我們對武則天的幻想,她不應該是我們所想象的瘦挑的美女,而應該是一個身材圓潤高大的美女,隻有這樣解釋才符合唐朝的審美觀。不過從曆史上遺留下來的畫像上可以看出來,這樣的猜想是正确的的,武則天的形象是符合唐朝審美的高大圓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