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螭鳳紋翹頭案,長209.5寬50高83厘米,斷代為清早期,估價220至260萬元。

要價以百萬計,材質理應沒問題,不過真正到了收藏的時候仍需按部就班,從幾個方面一項項來評估。
照片受暖色光環境影響,顯得木色較深,而實際上偏淺,總體和明清老黃花梨顔色相符。
面心闆中央取一幅大大的漩渦紋,兩頭是一層層山峰紋,順紋、流水紋從兩邊劃過,木紋華麗美好,黃花梨常有的形态。
寬大面闆上涵蓋了各種微小特征,靠近觀察可以發現許多想要的細節。
粗材大料少有枝杈,黃豆大的鬼眼隐藏在紋理之間,找個木疖有時還不太容易。
棕眼沿木紋走向分布,細密排列,相對比較整齊,尾部向外張開,像一簇孤零零掉落在地上的麥穗粒。
這種麥穗紋形态和常見的八字形發散、長短對比強烈有所不同,但仍是黃花梨特征中的一種。
另外,黃花梨棕眼底色發白,看起來不明顯,此案所表現出來的也是這樣,而毛孔反黑木頭就需要多加注意。
雕花切斷了連續的木紋,曲面上判斷木質尤其不易,從牙闆部分很難獲得有說服力的證據。
倒是腿子上截左邊一小片幾無棕眼,右側邊緣則又細又密,彌補了反差不足的細節。
還有,受潮發白的足端顔色更淺,依然透出微微赤色,這一點上也很黃花梨。
可能是案子在修整時洗過皮,晾幹後表面發澀光感不強,隻能隐約感受到條紋之間的深淺變化,推測稍加擦拭或打磨,便會瑩光煥發。
綜合木紋、棕眼、瑩光等種種表現,基本确定螭鳳紋翹頭案為黃花梨是大機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