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雖然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實力并非是均等分布的,這其中,最強的勢力莫過于以曹操曹丞相為首的曹魏集團了。
我們都知道劉備這一路升上來,建立起蜀漢王朝,的确是非常勵志,但是殊不知曹操其實也是從小做到大的。當然,與劉備走野路子不同,曹操憑借自己的宦官出身,走的是官路,比劉備的升遷途徑更快,實力也更強悍。

近些年來,有關曹操的評價,慢慢趨向于正面評價,尤其是他作為一代枭雄,其統領能力的确是無出其右。不過,即使是這麼一位大才之人,在選擇自己後代接替自己職位的時候,也是頭痛不已。
其實按照古代的制度,繼承人的位置并不難選,畢竟都是規定好了——老大為第一繼承人。但是令曹操頭疼的是,他的長子早年就已經夭折了。當然,他自己也不是一個本本分分願意按照制度來的人,在他看來,能力才是決定一切的。
曹操的兒子不少,就比如小時候我們都學習過的一篇課文——曹沖稱象中的主人公曹沖。曹沖自小聰穎過人,深得曹操喜愛,曹操也有意讓曹沖當繼承人。隻是,讓人惋惜的是,曹沖也還未長大成人,便早早離世。
好在曹操還有幾個兒子作為選擇,在這剩下的幾個兒子裡,他最鐘意的是才高八鬥的曹植。這曹植才華橫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曹植性格不錯,與他人的關系維持得都挺好,即使在官場中,也是最有名氣的曹家兒子。
隻是,曹植有一個毛病,這個毛病也不是大毛病,但是要是處理不好的話,卻會耽誤非常多事。曹植的這個毛病就是愛喝酒,而且還是到了那種一喝酒必要喝到大醉的地步。
當初樊城一戰,曹魏集團戰事告急,曹操正好想趁着這次難得的機會,鍛煉鍛煉曹植,順便還能提升他在集團中的威望。可是曹植實在不争氣,明明有實力,卻在關鍵時刻喝到不省人事,到了次日都沒能起得來。曹操經過這件事後,徹底将曹植放棄,準備另立他人。
在曹操一番觀察之後,最終将自己的位置交給了曹丕,離世之後,整個曹魏集團,全由曹丕一人負責。
曹丕相對于其他幾位兄弟而言,能力并不出衆,即使是上位之後,他也沒有做出太大功績。不過,七年時間裡,曹丕至少沒有做出過什麼蠢事,也還是帶領着國家一步步上升。
然而,曹丕也有一個缺陷,這個缺陷對于王者來說非常緻命,也正是因為這個缺陷,使得曹魏集團丢失了好幾位大将。而這些大将,本是曹操為他專門留下,共同治理國家的,如果這些大将還在,曹魏集團最後也不至于為司馬家族的崛起做了嫁衣。
曹丕的這個缺陷,就是太過猜忌身邊人。當然,這一個缺陷,也是很多皇帝都有的性格缺陷。
那麼,我們來看看曹丕因為猜忌,害死了哪幾位他父親為他留下的大臣。
這些大臣主要有三位,分别是曹彰,夏侯尚和曹洪。
先說曹彰。曹彰雖然也是曹操的兒子,但是他不熱衷政事,隻愛征戰沙場,是曹魏集團裡不可多得的大将。曹彰跟随著名将領張遼多年,早就是軍隊中手握大權的大将軍。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曹丕認為他權力太大,會威懾自己,便将他鏟除了。
再說夏侯尚。曹操很重視夏侯家的勢力,也很欣賞夏侯尚,早年便将自己女兒嫁給夏侯尚。不過夏侯尚對曹氏女兒沒興趣,天天與小妾為伍。
曹氏女兒不服氣,便向曹丕告狀,引得曹丕将夏侯尚小妾處死。而夏侯尚因為此事悲傷過度,不久病逝。
而曹洪是曹丕長輩,還救過曹操。但是曹丕僅因為曹丕以前問他借錢,曹洪沒借,就一直打壓。後來更是因為曹洪門客犯事,曹丕找到理由将曹洪剝奪了所有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