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26日11時10分,李勤田燃盡生命的最後一絲光和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他走得是那麼不舍,這位85歲的耄耋老人,這位有着61年黨齡的老黨員,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惦念着關心下一代事業。
生命不息,奉獻不止。患病住院3年間,14次化療沒有擊垮他,他把病房當辦公室,用堅定信念支撐着虛弱的身體,一筆一劃寫下70餘萬字的工作總結、檔案材料、活動方案等。
他走得又那麼超脫,沒有送别儀式,沒有鮮花相伴,沒有沉痛悼詞,一切都是那麼低調,正如他生前的做人風格。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退休23年間,他扛起10餘項公益事業負責人的重擔,6項工作榮獲全國榮譽稱号,獲得36項個人榮譽。
敬重!仰慕!懷念!
他這一走,有太多人在不舍和難過中,追憶着他的音容笑貌。“雖然你不在了,但我們定會沿着你的足迹,一直走下去!”這是他并肩戰鬥過的同僚們,許給他的承諾。
傳承,是最好的祭奠。山東省關工委專門作出開展向他學習活動的決定,這在省關工委成立28年來尚屬首次;淄博市關工委、周村區委也分别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他學習活動。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為黨幹工作是應該的,我做得還遠遠不夠”
2016年4月28日,中國關工委黨史國史教育經驗交流會在淄博召開。作為觀摩點之一的周村區青少年黨史國史教育館,迎來全國各地的200餘名與會代表。
“靠幾塊展闆起家,如今面積1500平方米,擁有展闆220塊,包含13萬字、3100幅圖檔……”聽了李勤田如數家珍的彙報,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說了7個好,鼓了5次掌,給予高度評價。
褒獎的背後,凝聚着李勤田無盡的心血和汗水。
1997年,李勤田從周村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上退休。本該頤養天年,他卻退而不休,依舊在一線奮戰,擔任着區關工委常務主任、區社群志願者協會會長、區老年體協主席、區“五老”學雷鋒志願服務團團長等10餘項公益事業職務。
曾在教育戰線工作30餘年的他,對教書育人有着難以割舍的情結。他深深體會到,教育青少年,培養革命接班人的工作是多麼重要。讓全區青少年都聽黨話,跟黨走,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他堅定的信念。
“如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2011年中國關工委部署開展“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給了他很大觸動和啟發。他深思後決定——籌建黨史國史教育館。
建館,需要材料、場所、講解員、資金……捋一捋就試着難度不小。但李勤田不為所懼,他對身邊的同僚們說:“習總書記要求我們學黨史,學國史,這是必修課,這個兩史館,咱是搞定了,而且要搞好才行!”
說幹就幹。他廣泛搜集資料,嘔心瀝血,廢寝忘食,經常工作到深夜2點,用壞了70多支筆,設計編寫出11本黨史國史教育資料。他編寫的“兩史”教材,圖文并茂,語言簡練,不僅與中國小課本結合緊密,還增加了周村地方史,潛移默化中對廣大青少年起到觸動、激勵與教育作用。
教材問題解決了,場地問題随之而來。他四處托人打聽,終于找到一處1500平方米的閑置舊廠房。廠房所屬企業負責人得知老人的意圖後深為感動,決定無償提供使用。
在講解員配備上,他充分發揮五老優勢,先後舉辦6期教育訓練班,教育訓練五老講解員800人次。同時,按照“吃透内容,表達清楚,講解生動”的要求,遴選出10名五老作為“兩史”教育館講解員。
正是憑着這份情懷和擔當,彼時已年近八旬的李勤田,硬是拖着瘦弱的身體,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2015年6月,周村區青少年黨史國史教育館順利開館。
如今,黨史國史教育館已成為周村全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被省、市關工委命名為“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自建館以來,接待省内外13.5萬人次參觀。
2017年,因長期勞累病魔纏身,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李勤田不得不住院治療。病榻之上,他仍念念不忘工作: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他堅持編寫、設計、制作《熱血鑄軍魂》專題展闆,指導建立愛國愛軍教育基地;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他強忍病痛查閱資料,幾易其稿,編寫《輝煌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專題展闆20餘塊,在全區中國小校輪流展出……
情深似海,感人肺腑。周村區有關部門想要學習宣傳他的事迹,他堅決不同意。“我是一個共産黨員,為黨幹工作是應該的,我做得還遠遠不夠,不值得表揚,就别給同志們添麻煩了。”
這,就是一名老黨員的擔當!
“小車不倒繼續推,為了祖國下一代,發揮餘熱要繼續”
2016年12月22日,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表彰會召開。會議表彰了12名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李勤田成為山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老幹部。
“老漢今年八十一,小車不倒繼續推,為了祖國下一代,發揮餘熱要繼續……”會上,他那铿锵有力的發言,感動了全場所有人。
以工作為快樂,把奉獻當幸福。李勤田不圖名、不為利,舍小家、顧大家,被身邊的人親切地稱為“老雷鋒”。
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老同志加入到五老隊伍中。周村區注冊的五老志願者達3500人,成立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講團、五老網吧監督團、學雷鋒志願服務團以及城管啄木鳥、交通安全、環衛、園林等12個專業團隊,實作了“哪裡有志願服務需要,哪裡就有五老的身影”。
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為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李勤田成立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講團,親自制定十項具體措施,率領宣講團走進學校,宣講《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700餘場次,受教育學生達33000餘人次。為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他和五老志願者一起自編自演《四個爺爺說孫子》《說瘾》《情與法》等20餘個節目,并将這些節目彙內建冊……
2014年8月,作為山東省唯一上台領獎代表,李勤田帶隊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第二屆全國“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表彰大會。正是在他的不懈推動下,周村區連續三屆榮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機關”。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心急如焚。2009年,五老網吧監督團的應運而生,讓許多“小網蟲”迷途知返。“五老網吧監督團是李勤田主任的開創性工作,他挽救了迷戀上網的青少年,解決了學校和家長最頭疼的問題,淨化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得到了社會、學校、家長的高度贊揚。”五老志願者徐廣英說。
李勤田一生節儉,在關心下一代上,卻十分慷慨。他連續4年發起“牽手關愛行動”,累計籌集善款236萬餘元,救助貧困學生1540多名;他連續8年每年捐款5000元,資助2名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2019年身患重病的他,仍帶頭為一名白血病少年捐款5000元;今年春節假期,一名受助學生到醫院看望他,臨走時他偷偷給孩子塞了2000元紅包,說是給孩子的路費……
就是這樣一位老人,把自己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奉獻給了自己摯愛的事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着身邊的人……
這,就是一名老幹部的胸懷!
“人生在世,就要為社會發展多作貢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2007年,全國首屆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大會在周村區舉行,李勤田組織萬名老年人進行交流展示,與會人員觀看後深為震撼、敬佩不已,無不鼓掌叫好。
然而,李勤田剛擔任區老年體協主席時,老年體協尚處在起步階段,一無人員、二無設施,隻有一個公章和一個證照。
“人生在世,就要為社會發展多作貢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小車不倒隻管推……”,這是他常挂在嘴邊的話;“工作帶頭幹,幹就創一流”,這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
面對困難,李勤田毫無懼色。他确立了“鞏固發展城區,重點放在農村,突出周村特色,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一年打基礎、二年上水準、三年出經驗、争上遊拿金牌”的工作目标。
他廣泛倡導五老科學健身,積極關心愛護五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好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在他的帶領下,30多萬人口的周村區,有2.8萬人練習健身氣功。在廣場,在村落,在街道,處處都能看到老人們鍛煉健身的身影。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周村區老年體協跻身全國先進行列,2008年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連續10餘年開展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活動,獲“最佳展示獎”,成功建立為全省唯一的健身氣功特色區。
用忠誠書寫擔當,以奉獻燃燒真情。患病住院期間,每當有上司、同僚、親友前去探望,他總是樂呵呵地跟大家談工作、拉家常。“做着關愛老人、關心下一代這麼有意義的工作,讓我有與疾病作鬥争的充足勇氣和力量;看書、學習、寫材料,是我的精神支柱。”他樂觀堅毅的精神,感動着身邊每個人。
這,就是一名老同志的境界!
如今,這位長者走了。他走得悄無聲息,卻又轟轟烈烈。他如一支不滅的火炬,讓自己的生命燃燒不止,把光明灑向人間……
來源:中國火炬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