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趙高是個壞人,但他的政治手腕卻是被大大低估了。

我們在總結曆史的過程中,容易把一些人物臉譜化,因而如今我們一提到趙高,多數人的印象不外乎“奸臣”和“篡權者”。實際上,此人在竊取權柄的過程中展現出的謀略與手段卻堪稱曆史頂級。筆者并非給趙高洗白,但他心思之缜密、節奏把握之嚴謹,即便放眼整個中國古代恐怕也難有對手。

我們不妨從頭講起。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沙丘之變後,秦王朝的權力中心又一次進入了短暫的平衡期。表面上看,國家大權牢牢攥在由皇帝胡亥、權臣趙高和丞相李斯組成的“三巨頭”手中,實際上,鑒于千古一帝始皇嬴政射歪了靶子,虎父偏偏生了犬子,胡亥的無能直接導緻皇權旁落,是以,朝廷中實際上就是趙高、李斯兩大集團在直接對峙。此時,兩人的差距就展現出來了。

首先,作為先秦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之一,李斯本身就多少受“君君臣臣”思想的限制。況且,他貴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又有擁立之功,皇上又不是那種很有想法的主子,可以說,隻要李斯别亂搞,幾乎沒人可以扳倒他。處在如此顯赫的位置上,李斯正享受着勝利者的喜悅,趙高卻已經為新一輪“戰争”做準備了。

客觀而言,此時趙高想要跟對方在政治場上真刀明槍地拼命,那是幾乎沒有勝算的。李斯滿腹才華,深受皇帝倚重,況且此人辯才極佳,甚至有把死人說活的逆天口才,自己貿然挑事,萬一無法做到把對方一下置于死地,那無疑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經過仔細的分析後,趙高制定了一個“三步走”的卓越計劃,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李斯在皇帝眼中“降溫”。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我們在此需要講一番題外話。

趙高不是什麼好角色,但我們不能是以忽視此人的才華。首先,趙高身為中車府令,皇帝的禦用車馬官,本身就極受皇帝寵信。雖然這個官權力不大,地位也絕對算不上顯赫,但并不是誰都可以做的。先秦時期典籍《太公六韬》中有雲:“取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馬,及馳而乘之。”這是當時選取車夫的标準,即40歲以下、身高175厘米左右,能追逐跑起來的馬,甚至還能跨上馬背。要知道,根據考古學家推測,當時男性的平均身高還不到一米七,連挑個車夫都以“容貌甚偉”的标準來選取,由此可見趙高本身的硬體條件也不會太差。

此外,秦始皇在同一天下文字時,特意讓趙高寫下《愛曆篇》作為彰示全國的标準,可見後者的文化功底也絕不可小觑。總而言之,即便無法同先秦時期那些聲名赫赫的大家相提并論,趙高也能稱得上“文武雙全”了。通常這樣的人,往往有着精明的頭腦。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話說回來,胡亥雖然昏庸,但也絕非傻子,他深知李斯是個能力極強的幹才。趙高想要挑撥皇帝和丞相的關系,讓後者失寵,這話又決不能明說。為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趙高按兵不動,直到有一天,秦二世委婉地向趙高表達了這麼一個意思:自己好不容易當上皇帝,想永遠享受如此聲色犬馬的日子,不想再努力了。趙高表面不動聲色,心裡卻甭提多高興了。《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了趙高對皇帝的進言:“且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矣。”

趙高很聰明,他并沒有直接勸皇帝躺平,而是有模有樣地替皇帝“分析”了一番局勢。他指出,胡亥年輕且能力不足,沙丘之變又給人留下了太多猜忌。況且朝中大臣個個都是人精,萬一陛下您這半吊子水準不小心暴露了,下面人不服,您皇位可能都會受到沖擊。不妨這樣:陛下您幹脆也别上朝了,咱關起門來把問題商量透了再吩咐出去,這樣一來大臣不但不會懷疑您的本事,反而會大呼您英明啊!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原來,李斯确實有抱負,但他算不上真正的“君子”。根據文獻記載,李斯年輕時去齊國求學,正是為了日後的榮華富貴。他在業務能力上無比強悍,性格卻有着明顯的軟肋,那便是貪權。當初趙高策反李斯一塊對付長公子扶蘇,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如今,趙高也料到李斯無法接受突然被“冷落”,肯定會抓住機會狠狠表現自己一把。果然,趙高把對手吃透了。

某天,胡亥也向丞相隐晦地表達了自己想要躺平的願望,不久,李斯就特意寫了封長奏折,其中不但鼓勵胡亥随心所欲,更是建議小皇帝用酷法治民治國,誰敢說“不”就殺誰,鞏固中央集權。李斯告訴胡亥:誰敢反抗就要掉腦袋,殺得多了就自然沒人敢吱聲了;等到皇權徹底穩固,您不就可以永遠享樂了嗎?胡亥對此很是滿意,徹底放飛自我了。李斯沒有想到,自己煞費苦心地獻了半天殷勤,好處卻全落到對手趙高頭上了。果然,有了皇帝的默許,趙高對朝中大臣展開了新一輪清洗,順便換了一批自己的心腹,權勢得到了進一步擴大。

在成功疏遠了皇帝和丞相的關系後,趙高開始了自己計劃的第二步。李斯畢竟貴為百官之首,權傾朝野,想要扳倒就必須先搞臭他。趙高深知李斯急于面見皇帝,于是特意挑皇帝享樂之時撺掇丞相去觐見。正玩到興頭上突然被人叫去工作,這換誰都受不了,更何況胡亥還是皇帝。據說有一次,胡亥正打算跟妃子玩點刺激的,不料衣服才脫了一半,丞相就不知從哪兒跑出來了。怎麼朕一找樂子你就來敲門,故意找茬是吧?三番五次過後,胡亥對李斯好感盡失。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趙高的手段十分簡單卻非常奏效,他很快就祭出了計劃的終極一步。他仍未直接對李斯下手,而是首先将矛頭對準了後者的長子、正在鎮守三川郡同起義軍作戰的李由。

曆史上,李由絕對算個人物。此君多次挫敗義軍主力,在兵力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同吳廣大軍展開大戰,在荥陽城下殺得屍橫遍野,起義軍卻無可奈何。即便是後來戰死時,李由仍怒目圓瞪手握長矛,一副甯死不屈的樣子。然而,正如咱們之前所說,由于皇帝沉迷享樂,趙高專權,秦軍無法及時調動,李由在多數情況下要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敵軍,戰況自然也往往處于被動。趙高卻反而對皇帝進言,稱李由暗中同起義軍媾和,這便是起義軍遲遲無法被消滅的主要原因。

胡亥對此将信将疑,趙高又進讒言道:陛下您知道丞相為何總是挑您快活的時候跑來找事不?那是因為丞相對陛下有意見了。您想,沙丘之變後,您做了皇帝,丞相卻依舊是丞相。如今丞相已封無可封,下一步隻能裂土為王了。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趙高點到即止,卻讓胡亥陷入了巨大的驚恐。雖然從文獻來看,胡亥心裡清楚李斯是個幹才,朝中大事交給後者,自己也樂得省心;且胡亥并不确定李斯是否真有反心,但這種事可不是鬧着玩的,甯可信其有,決不能坐視不理。胡亥内心無比糾結,試探着向趙高詢問如何處置,趙高微微一笑曰:陛下盡管交給臣就好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夥恐怕都知道了:李斯在獄中屈打成招,卻仍在找機會親口向聖上訴苦以洗刷冤屈。趙高殺人誅心,多次派人假扮禦史,眼看每份滿懷希望的訴求最終都石沉大海,李斯終于絕望,以至于當真正的皇帝使臣出現在面前時,他也乖乖認罪。

如今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審視這個過程,看起來似乎并不怎麼高端。趙高的手段不外乎挑撥離間,谄媚弄權。然而帶入到局中人的視角來看,尤其是在直接對手面前,趙高從未露出過獠牙。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如何實作,無論對方在做什麼,他都以靜制動,走完一步再邁出一步,直到自己的“三步走”計劃徹底實作。這簡直就像溫水煮青蛙,根本無法防備。直到被突然被打入大牢前,李斯也幾乎沒有察覺。直到下獄的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玩完了。事實上,早在當初上書建議皇帝酷法治國、縱情享樂時,李斯就已經陷入了這個陰險卻隐蔽的陷阱中。

秦朝最被低估之人:文武雙全手段也堪稱曆史頂級,卻做了壞人

同樣通過這個過程,我們足以看出趙高并非許多人印象中那個幹癟的“奸臣”,此人的頭腦、手段都堪稱曆史頂級,即便在與李斯這樣強大的對手對峙時,他也能輕松将局勢把玩于手中。換句話說,此人本身是個能力極其出色之人,隻可惜心術不正。倘若他肯做個忠臣,為國家和皇帝效忠,那麼秦朝絕無可能二世而亡,中國封建曆史也将徹底被改寫。李斯輸給這樣一個對手,實則不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