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出于《周禮》,記述了先秦大量的手工業生産技術等,在我國科技史、工藝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從《考工記》,我們也能知道戰國時期對于弓箭的制造等方面有較為詳盡的要求和規定。

在西漢時,被稱為“飛将軍”的李廣便是著名的神箭手,與人閑居時常以射箭來賭酒作樂,曾在一次出獵看到草叢中有老虎,就一箭射了過去,待走近一看,才發現其實是塊石頭,但整個箭頭卻都射進了石頭裡,讓旁人連連稱奇。
而在宋朝,有位将軍連射3箭,1萬遼軍嘲笑他全射歪,仔細一看後吓得落荒而逃。這位宋朝将軍便是何灌,雖然沒有李廣有名,但能力卻不比李廣低。
何灌出生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字仲源,開封祥符人,後來因為武選登第,做河東路從事,成為了經略使韓缜的手下,後因能力突出得到了韓缜的賞識,逐漸高升,韓缜還曾對何灌講過:“君奇士也,他日當據吾坐。”
何灌擔任府州、火山軍巡檢時,遼國的人經常越境過來取水,取水隻是其次的,遼國人打完水後還要搶劫一番邊境百姓的村落,何灌認為這是遼國人在挑釁,是以親自劃定邊界,不讓遼國人越境。
之前從未有人阻止過遼國人,是以遼國人非常張狂,突然遇上剛上任的何灌,也沒有将何灌放在眼裡,是以帶着一萬兵馬犯境,當時遼國人是突然行動,宋軍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再去準備也已經晚了。
然而何灌望着雄赳赳氣昂昂過來的遼軍,并沒有流落出任何的畏懼,在何灌看來,這正是他大展身手的機會,于是帶着百餘人就登上了高地,遼軍清楚在戰場上,弓箭是可怕的緻命武器,是以當時遼軍也是在射程外。
遼軍看着何灌隻帶着百餘人,更是張狂,對何灌嗤之以鼻,就像看小醜一般。而何灌并沒有是以惱羞成怒,拿起弓箭,就對着遼軍射去,幾發都是将遼軍一招斃命,這時遼軍仿佛成了何灌的“箭靶子”。
但遼軍依然仗着人數多,并沒有把何灌放在眼裡,後來何灌又連射3箭,全射在了岩石上,1萬遼軍瞧後,認為何灌隻有這麼點能耐,射技這麼爛,應該快快投降,不過也有遼軍仔細看了何灌射向岩石的弓箭,就面露懼色,告訴了旁邊的人。
原來何灌射出的3支箭的箭頭全射進了岩石裡,可見何灌确實是位神箭手,這也将一萬遼軍吓到了,以為是遇上了神仙,也就不敢再進攻,很快就撤退了,此後遼軍就沒有再犯境了。
約30年後,契丹的蕭太師和何灌相遇,談起了何灌當巡檢時的事情,不過蕭太師并不知道那位“神仙”就是何灌,在何灌面前好生一頓誇贊,何灌便講到:“那就是我啊。”蕭太師便忙向何灌行禮。
後來何灌還與西夏軍隊打過仗,何灌射出的箭甚至能侵徹敵人的铠甲,并且一箭還能同射中幾人,西夏軍見後,也灰溜溜的退了。
宋朝将軍連射3箭,1萬遼軍嘲笑他全射歪,仔細一看後吓得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