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曆史上下五千年,絕世猛将如璀璨星辰比比皆是,寶馬良駒也是多如牛毛,比如曹操坐騎“絕影”、秦叔寶坐騎“西涼玉頂幹草黃”、趙雲坐騎“照夜玉獅子”等等,但以身殉主的“忠馬良駒”卻屈指可數 ,它們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凄美故事。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
第一名:項羽坐騎——烏骓馬
烏骓馬,“千古無二”的無敵勇将霸王項羽的坐騎,烏骓通體烏黑發亮,唯有四蹄白勝雪,又名“踢雲烏骓”。烏骓背長腰短而平,四肢筋腱如鐵。
烏骓馬跟随項羽,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西漢演義》中描述,楚漢争霸項羽力戰六十多員漢将,“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數年以來,(烏骓)所向無敵,嘗一日行千裡。”可歎烏骓随霸王死在垓下!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韓信圍困在垓下,四面楚歌之中,項羽帶八百子弟沖出重圍,逃到烏江,自覺無顔見江東父老,遂揮刀自刎。
史書記載:項羽“遂命小卒牽馬渡江,那馬咆哮跳躍,回顧霸王,戀戀不欲上船,霸王見馬留連不舍,遂涕泣不能言。衆軍士攬辔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聲,望大江波心一躍,不知所往。”
其實烏骓早已投江而亡,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史家遂一句“不知所往”,希望烏骓不死!
郭沫若先生曾寫了一首詩來憑吊烏骓,“傳聞有馬号烏骓,慷慨項王施首後,負箭滿身猶急馳,不知遺革裹誰屍?”!
後世還流傳出美麗的傳說,烏骓死後,馬鞍落地化為一山,安徽馬鞍山也是由此傳說而得地名。
第二名:關羽坐騎——赤兔馬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赤兔馬,是武聖關羽的坐騎,赤兔屬于傳說中的汗血寶馬,是汗血馬中的極品,位列“八駿”之首,長一丈,高八尺,全身火紅,可“日行千裡,渡水登山,如履平地”。
赤兔跟随關羽,千裡走單騎,斬顔良誅龐德,鎮守荊州,最後敗走麥城。
關羽被孫權所殺後,赤兔思念舊主,不肯獨活,最後絕食而亡。
後孫權傳旨,将關羽父子并赤兔馬厚葬。
後人歎曰:“鳥随鸾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關羽一生忠義,赤兔跟随日久,被忠義所感,不敢不以死相報!
毛宗崗評價赤兔“為關公而死,死得其所”!
在河南鄭州中牟縣白沙鎮有一個叫“赤兔馬”的自然村。村名原叫小馬莊,傳說因為世人為表達對赤兔馬的追念而改名。村内塑了一尊前蹄揚起、引頸長鳴的戰馬,一年四季焚香祭祀。
第三名:李元霸坐騎——萬裡煙雲獸
萬裡煙雲獸是隋唐第一條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的坐騎,此馬原為靠山王楊林所有,由于其野性難馴,是以贈與李元霸。
煙雲獸又名千裡一盞燈、追風白點萬裡龍駒馬、一字墨麒麟。此馬“頭至尾丈四,蹄至背九尺。渾身黑中套黑,亮中起烏”。
煙雲獸可以說是隋唐中負重能力最強的寶馬。
傳說李元霸,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金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再加上一身甲胄,馬鞍等物,恐怕合計不止一千斤!煙雲獸能馱着李元霸閃躲騰挪,甚至“踏山河如履平地,日行千裡”,說明此馬不比李元霸本人差。
煙雲獸跟随李元霸三錘戰敗隋唐第三條好漢裴元慶,一錘打跑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一錘磕飛隋唐第十三條好漢秦瓊,在四明山,殺退十八路反王二十三萬大軍,打死敵軍大将五十多人。可謂功勳卓著!
傳說李元霸怕打雷。有一日打雷時,因李元霸狂性大發,向天扔錘,擂鼓甕金錘掉下來正好砸在李元霸的腦袋上,砸了個腦漿崩裂。
李元霸死後,煙雲獸被李淵送給了自己的女婿柴紹,李元霸一生最害怕之人有兩個,其中之一就是柴紹,李元霸害怕柴紹,并不是因為柴紹有多厲害,而是柴紹從小對李元霸極好,是腦筋有問題的李元霸親近之人。
也是以,煙雲獸才被李淵贈送給了柴紹。但曾跟随李元霸這樣的人,又怎會願意供柴紹驅使,雖然柴紹也比較勇武,但“曾經滄海難為水”。于是煙雲獸自李元霸死後,食不知味,不久便郁郁寡歡而死。
第四名:龐統坐騎——的盧
的盧,三國“卧龍鳳雛得其一而安天下”的“鳳雛”龐統坐騎。原為劉備所有,後贈與龐統。
的盧,額有白斑,速度極快,辛棄疾有詩贊曰:"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其知名度不遜色于赤兔馬。
的盧被稱為古之“兇馬”,曆來被認為“妨主”,龐統乘之,落鳳坡被射死,但劉備乘坐時卻救主一命。正如東晉名臣庚亮所言:"豈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看來的盧“妨主”是因人而異。
據記載,劉備避樊城之難,過檀溪時的盧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
蘇轼有詩為證:“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馬蹄蹄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
劉備攻占西川時,命龐統做先鋒攻打雒城,中了劉璋手下大将張任的埋伏,在落鳳坡下被射死!
當時以的盧的身手和速度,完全可以帶龐統沖出包圍圈,但中途龐統中箭落馬,本已逃出的的盧,翻身再次進入箭陣,為救龐統,也為自己正名,相随而死。真是,“天下良駒唯赤兔與的盧,赤兔已死,的盧随之”。
第五名:李世民坐騎——飒露紫
飒露紫是昭陵六駿之一,李世民稱贊此馬“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淩八陣。”
李世民雖是古之帝王,但一生征戰無數,戰敗薛仁杲,平叛劉武周,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均有飒露紫的身影,并在與王世充一戰中,為救李世民中箭身亡。
據《舊唐書》記載,李世民與王世充在洛陽邙山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護衛隊被沖散,在亂軍之中,飒露紫前胸中箭,中箭後的飒露紫強忍疼痛,依然屹立不倒。最後“突陣而出,得入大軍。"回到營地,李世民為 "飒露紫"拔出胸前之箭之後,飒露紫因失血過多而死。
李世民為表彰飒露紫拼死護主的功績,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之上。石刻飒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後坐,四肢略顯無力,劇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顫栗”。這種救護之情,真乃人馬難分,情感深摯。後來李世民将石碑陪葬于昭陵。
如此烈性之駒,誓死相随故主!寶馬猶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