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其實早就識破空城計,為何仍然撤軍?專家:不撤是自取滅亡

自古皇帝,位高權重,愛猜疑,就算是陪自己打下江山的老臣子也會被皇帝忌憚。其實是可以了解的,畢竟高處不勝寒,皇帝一般都會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然而作為臣子的應該怎樣才能避免皇帝的猜忌,安心自己呢?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是個奇才,能與諸葛亮做對手,可見非一般人。他作為臣子時,隐藏自己的鋒芒,恪守臣子的本分,方可保命,要不然曹操早殺他一百回了。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什麼還撤軍?史學專家們在仔細研究後發現:不撤軍是自取滅亡。

司馬懿其實早就識破空城計,為何仍然撤軍?專家:不撤是自取滅亡

看過三國的人都看得出來,諸葛亮當時用的空城計漏洞百出,竟然還能瞞得住司馬懿,有這樣想法的人估計是不怎麼了解司馬懿為人。司馬懿如此老謀深算的一個人,而且對諸葛亮的品性了如指掌,怎會不知他唱的這出空城計。司馬懿最後可是熬死了所有人,自己司馬家稱帝了,豈是庸人。

司馬懿其實早就識破空城計,為何仍然撤軍?專家:不撤是自取滅亡

正常的領軍遇到這種情況,最起碼要一探城中的虛實,不能光靠猜就下令撤退吧。司馬懿的兒子當時就向他父親提出意見,自己帶一小隊去城中探聽一下虛實。司馬懿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兒子的請求,他兒子隻好作罷,軍令如山即使将帥是自己的父親。司馬懿為何要這樣做呢?莫非他看出什麼來了。

司馬懿其實早就識破空城計,為何仍然撤軍?專家:不撤是自取滅亡

諸葛亮猜想司馬懿此人生性多疑,而且這個計謀也隻能對他一人使用。諸葛亮讓下人把城門大開,自己抱着一把琴坐在城樓上故作輕松地彈琴。司馬懿必定會想多,以為諸葛亮會在城裡埋伏,設下陷阱。而且事實也正如諸葛亮預測的那般,司馬懿看到此等情況,立馬下令撤軍了,這才讓諸葛亮得以全身而退。

司馬懿其實早就識破空城計,為何仍然撤軍?專家:不撤是自取滅亡

司馬昭他的兒子對父親的這個做法,始終不了解,司馬懿在将死之際才把真相告訴他的兒子,司馬家族當時在魏國是君王的得力助手,又手握兵權勢力如此之大,君王怎麼可能不忌憚自己。如果我當時領兵進城把諸葛亮給殺了,那麼曹家就會覺得蜀國沒有什麼好怕的了。也就不需要我們司馬家族,必定立馬在諸葛亮死後就把我們司馬家族給滅門。留着諸葛亮等于是有了能與曹家制衡的人,曹家自然會重用我們家族,即便君王對我們仍有忌憚。司馬昭終于明白了司馬懿的這等做法

司馬懿其實早就識破空城計,為何仍然撤軍?專家:不撤是自取滅亡

司馬懿自己心裡非常清楚地知道,曹操非常忌憚自己的,忌憚司馬家族。曹操在死前對他的兒子曹丕說,如果司馬懿不能為你所用就把他殺了,即便你用了他,也要永遠對他心有芥蒂,不可完全信任他。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大家都心知肚明,隻是沒有把那層窗戶紙給捅破而已。

司馬懿其實早就識破空城計,為何仍然撤軍?專家:不撤是自取滅亡

是以咱們這邊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計中計,空城計隻是一個表明的計策,最核心讓司馬懿不得不撤兵的理由是,曹家與司馬家族的那層如履薄冰的關系。司馬懿不殺諸葛亮更多是因為殺了諸葛亮就沒有了與曹家抗衡的關鍵因素。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啊,着實厲害。攻人先攻心,打蛇打七寸。

諸葛亮和司馬懿心裡都跟明鏡似的,知道空城計背後的那份用心,他倆也不愧是對手加知音,雖然司馬懿被諸葛亮氣得不行,還是承認了諸葛亮是唯一的知音。

這場空城計真的展現了諸葛亮的厲害之處,高手與高手之間的對決,無聲的默契,着實令人佩服。

司馬懿最後這個大赢家,是因為長壽,也是因為自己的确厲害,就連曹操那樣的一代枭雄都沒能熬得過他,後期諸葛亮死後,三國基本上就沒有司馬懿的對手了,後期他稱帝也是自然的事情,如果後期曹操劉備諸葛亮他們都還活着,那麼也許司馬懿不會是最後的赢家。

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兩個人,可以說是亦敵亦友了,他們之間的明争暗鬥持續了一輩子,到頭來卻發現,世上難逢敵手,唯一一個可以匹敵的卻是最懂自己的人,在《三國演義》中, 将兩人的争鬥描繪地十分精彩,在這裡推薦一套四大名著青少年版圖書,内含考點,讓孩子在掌握考點的同時,也能領略三國枭雄的豪邁,僅售78元,你值得擁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