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雲伺服器初始化

【阿裡雲】尊敬的使用者:您的雲伺服器ECS建立成功(執行個體名稱:XXXX,公網IP:XXXXXXXXXX)。系統使用者名: root;若您忘記或未設定密碼可進入ECS控制台-執行個體清單-重置密碼。如您購買了資料盤請在執行個體建立後手動磁盤格式化分區,更多資訊請檢視站内信或郵件。

    這是最近申請下來的阿裡雲伺服器,各位可以找代理價。雲伺服器好處很多,對于運維人員來說,可能就是可以省很多工作。因為阿裡已經幫我們做了些初始化。職業習慣告訴我,按照下面的要求再檢查一遍:

一、分區:

1、檢視資料盤

阿裡雲伺服器初始化後是不會自動分區的,是以在沒有分區和格式化資料盤之前,使用“df –h”指令,是無法看到資料盤的,可以使用“fdisk-l”指令檢視。

2、對資料盤進行分區

執行“fdisk /dev/xvdb”指令,對資料盤進行分區;

根據提示,依次輸入“n”,“p”“1”,兩次回車,“wq”,分區就開始了,很快就會完成。

3、檢視新的分區

使用“fdisk -l”指令可以看到,新的分區xvdb1已經建立完成了。

4、格式化新分區

使用“mkfs.ext3 /dev/xvdb1”指令對新分區進行格式化,格式化的時間根據硬碟大小有所不同。

5、添加分區資訊

使用“echo '/dev/xvdb1 /web ext3defaults 0 0' >> /etc/fstab”指令寫入新分區資訊。

然後使用“cat /etc/fstab”指令檢視資訊。

6、挂載新分區

使用“mount -a”指令挂載新分區,然後用“df -h”指令檢視是否成功。

至此,資料盤挂載成功,作為/web存在。

注:分區類型分為:主分區(primary)、邏輯分區(logical)、擴充分區(extended)。關系如下:

阿裡雲伺服器初始化

 擴充分區不能格式化,是以會出現:

阿裡雲伺服器初始化

mke2fs 1.41.12 (17-May-2010)

mkfs.ext3: inode_size (128) * inodes_count (0) too big for a

filesystem with 0 blocks, specify higher inode_ratio (-i)

or lower inode count (-N).

名稱可自動修改,我設定為web。 #cd  /  #mdkir  web

7、設定swap分區大小:

dd if=/dev/zero of=/swap-filebs=1M count=1024

mkswap /swap-file

swapon /swap-file

echo "/swap-file  none  swap   defaults    0 0" >>/etc/fstab

二、基礎優化和安全設定

1、centos6.5最小化安裝後啟動網卡

2、ifconfig查詢IP進行SSH連結

3、更新系統源并且更新系統

4、系統時間更新和設定定時任

5、修改ip位址、網關、主機名、DNS

6、關閉selinux,清空iptables

7、建立普通使用者并進行sudo授權管理(修改/etc/passwd或/etc/sudoers)

8、修改SSH端口号和屏蔽root賬号遠端登陸(/etc/ssh/sshd_config)

9、鎖定關鍵檔案系統(禁止非授權使用者獲得權限)

10、精簡開機自啟動服務

11、調整系統檔案描述符大小

12、設定系統字元集

13、清理登陸的時候顯示的系統及核心版本

14、核心參數優化(/etc/sysctl.conf)  如swap設定:vm.swappiness = 10       

15、定時清理/var/spool/clientmqueue

16、删除不必要的系統使用者和群組

17、關閉重新開機ctl-alt-delete組合鍵(

)

18、設定一些全局變量

19、環境變量的設定:基于安全性考慮,應在普通使用者根目錄下: vim .bashr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