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北回眸 王六

作者:陝北民諺

強國号釋出内容

西部決策網

中華文明,由4300年前的石峁走來;

陝北畫卷,從81811平方公裡的熱土上展開。

“美哉斯阜”,一望無垠的黃沙草灘、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還有那逝者如斯夫的黃河,雕刻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生機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壯美。黃天厚土,時空經緯,大漠草灘、黃土高原在這裡交界,黃河、長城在這裡交彙,遊牧文化、農耕文明在這裡交融。《水經注》“禹治水,壺口始”,《史記》“黃帝崩,葬橋山”,中華文明人文地理标志之人與自然的長城、黃河,人與人的長城、秦直道,兩個黃金十字在陝北烙印,既界定了中華文明坐标,也界定了陝北在中華文明中精神高地、文化福地、資源寶地的曆史地位。

陝北回眸 王六

走進陝北,放眼曆史,一段段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娓娓道來:秦以降,天下一統,陝北地以上郡天下名。蒙恬将兵,“怯匈奴300裡”;扶蘇蒙難,至今尚有嗚咽泉。曾幾何時,漢武揮鞭,龜茲、南匈奴歸附;“五胡亂華”,“胡攪胡、漢攪漢”,成就多元文化。長城狼煙、邊塞烽火,盡毀漢畫像石“沃野千裡,谷稼殷積”景象,使山河破碎,空留“七筆勾”千古文訟。“一鬥河水六升沙”,水土流失,為黃河着色、讓貧困肆虐,然窮則思變,世世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陝北人,在血火淬煉中,一次次實作鳳凰涅槃,北治沙、南治土,将800萬畝流沙綠植固定,創造出高西溝式的“泥不下山、水不出溝”人間伊甸園。

陝北回眸 王六

撫今追昔,審視陝北,一幅幅如夢如幻的鄉愁畫面徐徐打開。壺口、乾坤灣、太極灣、花馬池、紅堿淖、波浪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物化為凝固的詩;玉華夏宮寶塔山、白雲道觀香爐寺、闖王行宮蕲王廟、姜氏莊園統萬城、鎮北高台萬佛洞,民間智慧的巧奪天工,已外化為律動的畫。“無定河邊暮角聲,一夕秋風白發生”的悲戚,“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的慘烈,範仲淹“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的傷感,白居易“應知無定河邊柳,得共江南雪絮春”的欣喜,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悲喜一念間。曆史舞台,家國情懷,英雄排陣,列隊而來——宇文恺、韓世忠、折氏府、楊家将……貂蟬、闖王,英雄美人同出一縣,為人間佳話;李自成、李元昊,同村兩帝王,各領風騷數百年,成曆史美談。近代,“五四”開化,馬列傳播,劉志丹、李子洲、謝子長塞北播火,民主鬥士杜斌丞百年樹人,開明紳士李鼎銘“精兵簡政”,抗日名将杜聿明勇赴國難,報界宗師張季鸾指點江山,文學巨匠柳青、路遙激揚文字,江山代有才人出,群星燦爛耀中華。

陝北回眸 王六

清澗起義掀起紅色狂飙,紅軍長征到陝北,長征落腳點、抗日出發點扭轉乾坤,陝甘甯邊區根據地,延安精神大寫曆史。中共中央轉戰陝北,棗林則溝分兵定所向、小河會議劍指中原,神泉整軍土改,楊家溝窯洞的燈光,沙家店戰役的烽火,實作戰略轉折,中國革命從這裡走向勝利!

土窯洞、小米飯,适者生存成就“米脂婆姨綏德漢”,回望曆史,信天遊從遠古響起,成了陝北人的精、氣、神,也成了中國人表達民族大喜大悲的必然選擇。陝北陽歌,延安三鼓,舞出精彩世界;安塞剪紙,窯洞建築,镌刻曆史光陰;黃陵祭典,木蘭傳說,講好中國故事;陝北民諺,綏德唢呐,唱響時代旋律。風俗教化,“堪稱文化的中堅”,成了陝北人文化自信的底氣。

陝北回眸 王六

展望未來,黃土文化、紅色基因、綠色生機、黑白礦藏,五彩陝北步入發展快車道,一個文明、開放、厚德、向上的新陝北正在崛起!

作為土生土長的陝北人,雖離群十年遊蕩于三秦,但距離産生美,陝北韻、家鄉情更是難以割舍,不能自已,竟不知天高地厚,提筆留言,出版了《把根留住·陝北方言成語3000條》《留住祖先的聲音·陝北方言成語3000條》《陝北民歌300首》并為紀錄片《陝北話》總撰稿。但那個厚重、神奇的陝北,那個在中華文明中獨具典型性、代表性的陝北,還遠未被人認知,本着從陝北看中國的樸素初衷,我着手編撰《陝北回眸》叢書,從人文地理、民俗風情、生産生活等細節分集解構陝北,立求從田野視角、平民認知、人性感悟向世人介紹一個充滿人性、天性、野性與神性、禅性、靈性的陝北。

陝北回眸 王六

《陝北回眸》系列叢書第一、二輯《陝北話中話》《信天遊說》由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發行。《陝北話中話》用大中華視角,分“方言是中華文明的解碼”“方言是折射語言進化軌迹的棱鏡”“陝北方言的特色底蘊”“方言的情感承載”四個次元,诠釋了方言的無限魅力,用陝北話講中國故事其樂無窮。《信天遊說》從民族和韻、生命呐喊、愛情禮贊、陝北之歌、時代強音五個方面,展示了信天遊唱紅了天(東方紅)、唱恸了地(哀樂)、唱出一個歡天喜地(春節序曲)的文化傳奇,讓我們一起從悠揚動聽的信天遊中聽見古代,感悟中國。

是為序。

2019年10月1日于西安

~ 延 伸 閱 讀 ~

陝北回眸 王六

《陝北回眸:信天遊說》《陝北回眸:陝北話中話》王六 著 商務印書館 出版

王六,大名王建領,1958年生,陝西米脂縣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陝北民諺”傳承人。走上社會,分别從業工、農、商、學、兵,先後供職村、鄉、縣、市、省,長期從事陝北文化田野調查研究。出版《把根留住——陝北方言成語3000條》《留住祖先的聲音——陝北方言成語3000條》(增訂版)、《陝北民歌300首》(五線譜版)等專著。散文《又見核桃壓枝低》被2014年陝西中考國文試卷列為閱讀答問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