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局勢多變難以捉摸得透徹,在分崩離析久了之後很可能又會出現同一的局勢,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位人物,他就是司馬昭。司馬昭原來是曹魏勢力中的大臣,更是西晉朝代的創始者,他的豐功偉業在于為西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父親則是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司馬懿,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這句話在司馬昭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在青年時代司馬昭追随司馬懿對抗蜀漢,多次參與大小戰役,磨練了其心志,其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司馬昭從其兄長手中接下接力棒,被封為大都督後便絲毫不懼朝中勢力,模仿起了曹操早年時代的模樣,見到了君主也不屁颠屁颠的,隻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着事情,十分自信。青出于藍,在司馬師隻敢廢舊立新,廢除君主改立新君主。司馬昭則是更為膽大,直接将君主除去,自己建立新的朝代。那便是晉朝。

從司馬昭擔任朝中要位,到建立新朝代總共不過八年時間,在這八年裡可謂是驚心動魄,幹了許多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來。比如曾大搖大擺的帶領着君主和皇後進行東讨。在其帶領下指揮手下将領将越來越弱小的蜀國滅亡。
這些事情隻不過是九牛一毛,難登大雅。他做了一件曆史上讓人十分驚歎事情,司馬昭将君主除掉,在整個三國時期,沒有一個人敢這麼大膽的做一件事。包括權傾朝野的董卓,都沒有除掉君主。司馬昭卻敢邁出這一步,無疑是十分膽大的。就這樣随後又将吳國消滅,三國時代動蕩不安的局勢,群雄逐鹿的局面終于還是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對于三國時期末,各位君主的勢力都相差無幾,各個能力也是大相徑庭。蜀漢君主曾因為樂不思蜀難免讓人直搖手、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司馬昭的小心思也是大家衆所周知的。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曹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主,隻是司馬家的傀儡,讓他往東他便不敢往西,毫無地位和君主的威嚴。在司馬師廢除舊君主後,在郭太後一再要求下,便扶持了新的君主上位。
除了在司馬家勢力之外還存在着其他勢力,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在位的君主有了一絲絲的殘喘機會,對于這位君主鐘會曾經評價說還是有一些曹操身上的影子。在司馬師離開人世後,君主察覺到了機會,便下令讓司馬昭鎮守許昌,自己準備策劃奪取權力,但早已被司馬昭識破,帶人來到城下,計劃破滅。
自從這事以後,司馬昭則引以為戒,下定決心準備将這些動亂擺平,即使是在其出征時也要帶着君主正是為了防止其在有些動作,司馬昭竟然能夠心生恐懼,到時擔心其羽翼豐滿時将會釀成大錯,與曹操不同的時這位君主身邊沒有什麼可以信任的人導緻會失敗。
君主終于意識到自己再不動手恐怕就如同粘闆上的魚肉,将會被司馬家族的随意處置,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面接近着說道: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王沈、王經、王業)自出讨之!
身邊人都勸說君主打消念頭,不要自不量力。但這位君主下定決心進行反抗。便來領一幫護衛來到司馬昭家附近,途中遇到了阻力但是并沒有能夠阻攔君主。
隻見君主手持寶劍來到司馬昭家中,遇到人便揮劍砍殺,吓得衆人一時間不敢動彈,基于其身份的緣故無人敢還手,這時候司馬昭手下突然沖出來一刀将其擊倒在地,就在這樣曹魏最後一位君主倒下了。事後,司馬昭得知這件事後并沒有處罰實施殺害行為的将士,隻是将這一切的緣由推到了君主身邊人的頭上。
對外也是解釋成這位君主擅自混同在士兵當中,企圖殺害司馬昭但被司馬昭手下誤以為是刺客,導緻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