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這期我們一起來簡單了解一下楚國的一種特殊貨币形式,青銅錢牌,我從中感覺了兩個小問題,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這種長方條形的銅牌,非常有意思,表面有勾連形的卷雲紋,中間圓圈上有四個字記載面值,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目前出土的有三種“見金一朱” ,“見金二朱”,“見金四朱”。

關于這字面的解讀,學者們的解釋為“視為黃金一铢、二铢、四铢”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想想也是,按照楚制,一铢才0.65克,如果用黃金切割的話實在太小啦,十分不友善,用青銅鑄造成這種形式就能很好的便于兌換和流通,那麼這裡有個小問題,這種青銅錢牌是代用貨币呢?還是信用貨币呢?

代用貨币和信用貨币兩者都具有貨币的交易,但有三個不同點:

1,信用貨币是由國家法律進行規定

代用貨币則是沒有國家法律規定

2,信用貨币的産生是金本位制度崩盤,然後國家主權信用所背書的貨币

代用貨币則是起着一個交易的作用,背書等級沒信用貨币那麼高

3,信仰貨币是債務貨币

代用貨币則是價值貨币

這個概念聽上去有點繞,關鍵在于他倆在貨币史上的具體作用是如何展現的呢?舉個例子:

如我國宋代發行的 “交子”、“會子”,以及現代銀行發行的 “銀行券”等。

它們的作用在于節約制造、運輸、保管等方面的流通費用。宋代運輸大量鐵錢銅錢非常麻煩,是以出現了交子。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同時,金屬貨币在日常流通過程中總會發生一定的磨損,這種磨損必然會造成資源的損失,代用貨币進入流通,就有效地避免了稀缺資源的日常磨損。

更為重要的是,将重量、成色十足的貴金屬鑄币進行削剪、切割、熔擦後再推入流通,會造成貨币流通體系混亂,而代用貨币避免了這種現象的發生。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正如我們上期聊到的楚國金钣提過,在實際使用時會根據需要進行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如果價值太小,不但切割麻煩,又不便于流通,而青銅錢牌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是以我覺得,錢牌應該是屬于代用貨币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來評論區讨論一下吧。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回過頭來看,這個楚國青銅錢牌設計的風格很獨特,紋飾線條流暢優美,楚風十足。

如同《楚辭》展現出來的楚人精神,随性浪漫又遵循條理,能夠将這種線條運用于貨币之上,說明當時楚國人對于這種美術形式的表達是非常成熟的。

從衆多楚地出土的漆器、絲織品文物來看,這種線條流暢的花紋紋路是很常見的。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據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掘的一系列楚墓(武漢市黃陂區的魯台山古墓葬群,荊門包山二号墓漆奁彩繪),給考古學以及藝術史學界帶來空前的驚喜。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史學家稱,這一批文物的出土,使得中國美術史的源頭上溯至三代。破除了中國文化的“西來說”,為中國美術本原 做了根本性補充。

一塊青銅換黃金?怎麼做到的?2000年前的青銅錢牌

是以楚人的審美是不是很具有超前且獨特的藝術性呢,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期我們一起聊楚國的最後一種貨币形式 楚釿布。

感謝關注我,一個與您在收藏路上一起成長的錢史工具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