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達米恩·赫斯特作品《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1991

為什麼那是藝術?藝術到底對我們意味着什麼?我們怎麼來看藝術?藝術是約定俗成的嗎?藝術一直以來都是固定概念嗎?而那個為什麼又不是藝術?那麼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為什麼那是藝術?而那個為什麼又不是藝術?藝術的邊界在哪裡?在許多的不同場合裡,公衆對藝術的概念其實是非常困惑而含糊的,可又羞于啟口和表達,這其實是個非常本質性的問題,不僅僅是對公衆,同時也對于理論家和藝術家。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傑夫昆斯作品 《Play Doh》1994-2004

藝術從來沒有被确定過

很明确的說,藝術從未被确定過,包括現在我們對于藝術的困惑,這個是跟當下藝術新流變密切相關的,與此相同的是,在過去藝術也是不确定的,從來沒有固定藝術這回事。我們到博物館裡所看到家具、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展品,我們都不會産生疑惑,都說這就是藝術。但原始階段,這些卻并不以藝術形式所呈現,或者說是當時并沒有這個概念。在中國古代,這些青銅器等器物除開生活實用功能,更多是賦予一種禮儀性的功能,用來反映社會尊卑關系、社會制度等,可現在把它歸結為藝術,擁有獨立的審美架構,實際就是現代社會需求的另一種功能輸出,從側面反映了藝術本身概念就是變化的。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商晚期青銅器 獸面紋瓿

公衆的疑惑是對過往的藝術,心中大抵有明确的觀賞評判,可對當下藝術呈現的概念往往顯得無法适應,甚至在美術館或藝術空間,有人調侃到凡看到不正常的就稱之為藝術。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困惑?這正是藝術本身發展的一個特點,當下的藝術已完全颠覆既有概念,特裡·巴雷特在《為什麼那是藝術》一書中作了很好的分析,他一開篇對藝術分了兩個方面的定義:一是開放性;二分類性。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博伊斯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釋圖畫》行為 1965

開放性的定義其實是沒有定義,藝術家本要勇于挑戰既有的藝術概念,從本質來說,就是反對試圖找出藝術絕對本質的任何定義,你想要找出這樣的定義,藝術家就是要反對這樣的定義,開放性對藝術的定義始終在尋找當中,始終處于尋找和突破的過程當中,是以大家應該打破對藝術既有的思維模式,藝術并沒有塵埃落定的一個概念。

不過,在分類性定義之時,藝術還是會有一些架構性界定的,就在于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有意識有觀念去創作完成的,這差別于普通人的一般性活動,當然還有公衆對這個行為的參與和反應。更為重要的,藝術是要語境和系統認知的,是否納入藝術作品,是需要一個藝術體系來認定,這個體系包括批評家、學院、畫廊、美術館等一整套系統;當然,這是有困惑的,甚至是有掙紮和搏鬥的。在認定的這個過程中,也許你會疑惑為什麼有些“作品”就不能被認定,就此也可以舉些例子,這些例子不僅對藝術界産生了新挑戰,也會重新把它定義成為一個新的藝術方向,比如杜尚的作品(小便器)震驚了整個藝術界,直到現在仍然存在許多的争議。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馬塞爾·杜尚作品《泉》現成品 1917

實際上,即使你到了現場去看這個作品,其實也就是一個小便器簽了杜尚的名字,但這作品卻産生很深遠的影響;回到當時曆史背景下,我們在繪畫作品裡很難表達行動感,即使表達工作的人也是凝固的瞬間,也是擺一個動作,在杜尚《下樓梯的裸女》這副作品中的裸女有很多重影,如劈柴般将畫中人分開了幾半,而這件作品是根本無法進入當時歐洲的主流沙龍展覽,輾轉到了美國,由于美國是新興的國家,對此阻力相對小,這件作品被收入紐約軍械庫展覽中,仍然引起廣泛的争議與指責。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馬塞爾·杜尚作品《下樓梯的裸女》布面油彩 1912

這種情況下,普通藝術家通常會覺得沮喪,杜尚反而倒覺得公衆的反應是重要藝術作品組成的一部分,是以下一輪展覽的時候,杜尚被邀請為作為評委會主席,他覺得報複時機到了,就把小便池放入展覽裡面,進而引起軒然大波,杜尚用非常直覺及粗暴的方式,挑釁了當時的藝術體系和主流審美,因為這些體系已然凝結成固有的意義,包括藝術家群組織系統,充滿了戲劇性的是,這件名為《泉》的小便器,在這個關鍵節點中,卻被整個藝術史的脈絡所認定,當然,在他之前如印象派及梵高都曾沖擊過主流系統的認知,但杜尚提出問題的方式尤為尖銳。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馬塞爾·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藝術走向哲學

1964年,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安迪·沃霍爾首次展出《布裡洛的盒子》這件作品,當他把複制印刷的肥皂盒放到展場時,公衆對此無比困惑,包括了著名哲學家及藝術批評家阿瑟丹托,這件普通的肥皂盒引起了他的不斷地思考:為什麼這樣一個包裝盒放到美術館,它就是藝術,我們該如何認定?既往标準失效,既有的标準是什麼?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安迪·沃霍爾作品《布裡洛的盒子》現成品 1964

如果按照藝術再現的标準,安迪·沃霍爾的盒子肯定不是一種再現,因為藝術再現是藝術家用畫筆再現眼前所見;難道是因為這個肥皂盒複制得比較好?這種判斷方式顯然不對。如果按照現代藝術中的媒介純粹性标準,也就是後來逐漸沒有任何藝術主題的純抽象,這點顯然也不對,因為肥皂盒本身就是一個具象物體,那麼為什麼這個是藝術?那麼此時的藝術處于什麼樣的階段?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1928-1987)

至此,阿瑟丹托認為藝術走向一個哲學的階段,一個後曆史的階段,就是既往後曆史終結的階段,以往曆史更多是在現有概念下,通過體系和系統來産生認定行為,是以此時藝術的概念始終處于一種遊變當中,不斷向我們提出新挑戰,我們也得在一定在曆史語境和上下文的關系當中,去看待藝術在這種變動中的位置。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阿瑟·C·丹托 ArthurC Danto(1924-2013)

美術跟“美”沒有必然關系

在中國,現有的美術和藝術是呈從屬關系,但是我們常說的美術,卻是對應西方的純藝術,就是“藝術”這個詞,也許翻譯錯位關系,“藝術”這詞在西方,是不涉及到音樂、舞蹈、建築等其他門類形式,我們常說的“美術”一詞,也就是art,不過在中國,隻要牽涉到藝術這個詞,音樂舞蹈美術等混為一談,是以為了減少麻煩,就采用了“美術”一詞,但又引發另外一個問題,美術中“美”的這個字,很多人揪住不放,于是就有了很多“你看這個美術一點都不美”諸如此類的問題。

确切來說,美術跟“美”沒有絕對必然關系,當初從西方翻譯這個“美學”時,本身是有缺陷的,它其實更多是關于感覺的一門學問,也就是感受力,對一樣事物的感受究竟是優美或殘缺,答案因人而異,并不是簡單以“美”或“不美”衡量。

當代藝術中,作品本身就不是有關審美或審美概念,它更多是一種體驗,一種對自身及外部世界認知的感應,由此也帶來了一種新的概念,藝術家用創造力提供一個新的方法和視角,是以“優美”或“崇高”并不能簡單的滿足這個标準,比如在體驗某種身體局限的時候,所采用的方式也許就比較殘酷或者血淋淋的,在展現某種禅意或者某種時間流失,所采用的方式也許會相對内斂,這就它所要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體驗和視角,并不是去誰比誰更狠的意思。是以,轉化視角來看待我們自身的生活是尤為重要的一點,普通人處在生活之中,是難以跳脫開來看待日常生活,藝術家則是為公衆提供一個新的思維方式,幫助公衆用另外一個視角看待日常生活,看待我們這個世界。

當代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蒼鑫作品《天人合一系列-火圈》行為 2003

本文來源:一甸藝術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檔、視頻及音樂屬于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标注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