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廟社群紅色氣質廣場。錢橋街道供圖
一排磚紅色的非機動車停車位整齊劃一,與一步之遙的蘇廟社群黨建廣場交相輝映,讓這個本就熱鬧的小廣場更添人氣。
位于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的蘇廟黨建廣場憑借其鮮明的紅色元素一直以來廣受周邊居民青睐,但位置相對偏僻也成了“攔路虎”,多數居民需要借助電動車前往。此前,這裡沒有專門的非機動車停車位。社群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很快行動起來,将靠近人行道的一塊草坪改造成了非機動車停車位,為居民休閑娛樂、“加油”“充電”提供了更多便利。
一個城市的生命力,不隻在于鱗次栉比的樓宇中,更在于百姓的一颦一笑間。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深入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做好微小實事換取百姓真誠微笑,多措并舉、多元服務為群衆幸福加碼。
今年,沈巷上的小路換上了“筆挺新衣”,家家戶戶通上了平坦寬闊的柏油路,老村巷洋溢出全新的生機。“道路越來越美,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村民們看着嶄新的村路,心裡樂開了花。
解決了行車問題,停車問題也不能落下。路面一經恢複,又一工程隊迅速進場。百餘個整齊的停車位分布在巷子各處,晚歸的車輛也有了停泊的港灣。優美的人居環境聚沙成塔,和諧的鄰裡關系厚積流光,繪就了居民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
蘇廟社群第二屆鄰裡節現場。錢橋街道供圖
依托“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錢橋街道全體社群工作者和黨員群衆還共同努力,讓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社群落地生根。老一輩的回憶錄,小小導賞員路演,詩書裡的家風傳承,社群優秀志願者表彰,80、90親子遊戲,多肉集市……新蘇廟社群第二屆鄰裡節為居民呈現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傳播孝老愛親、文明互助的鄰裡精神,發揚向上、向善、向美的社群文化,促成社群大家庭的家事共商、家人共治、家園共建。
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服務項目,錢橋街道構築了居民鄰裡相親的“幸福家園”。(殷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