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虛拟化Hypervisor 元系統
Hypervisor是一種運作在實體伺服器和作業系統之間的中間軟體層,可允許多個作業系統和應用共享一套基礎實體硬體,是以也可以看作是虛拟環境中的 “元”作業系統,它可以協調通路伺服器上的所有實體裝置和虛拟機,也叫虛拟機螢幕(Virtual Machine Monitor)。Hypervisor是所有虛拟化技術的核心。非中斷地支援多工作負載遷移的能力是Hypervisor的基本功能。當伺服器啟動并執行Hypervisor時,它會給每一台虛拟機配置設定适量的記憶體、CPU、網絡和磁盤,并加載所有虛拟機的客戶作業系統。
Hyper-v的解釋很全面(雖然不是同一種技術,但實作原理是一樣的)
硬體—Hyper-v—虛拟機 (硬體—vSphere—虛拟機)
可以獨立安裝和運作在裸機上的系統。不用依存于主控端。

VMM(虛拟機螢幕),主要運用在隔離并且管理上層運作的多個虛拟機,仲裁他們對底層硬體的通路,
二、了解虛拟化技術的核心及虛拟化架構
Hypervisor是所有虛拟化技術的核心。非中斷地支援多工作負載遷移的能力是Hypervisor的基本功能
目前市場上各種x86 管理程式(hypervisor)的架構存在差異,三個最主要的架構類别包括:
(1)型:虛拟機直接運作在系統硬體上,建立硬體全仿真執行個體,被稱為“裸機”型。
裸機型在虛拟化中Hypervisor直接管理調用硬體資源,不需要底層作業系統,也可以将Hypervisor看
作一個很薄的作業系統。這種方案的性能處于主機虛拟化與作業系統虛拟化之間。
(2)型:虛拟機運作在傳統作業系統上,同樣建立的是硬體全仿真執行個體,被稱為“托管(宿主)”型。
托管型/主機型Hypervisor運作在基礎作業系統上,建構出一整套虛拟硬體平台
(CPU/Memory/Storage/Adapter),使用者根據需要安裝新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底層和上層的
作業系統可以完全無關化,如Windows運作Linux作業系統。主機虛拟化中VM的應用程式調用硬體資源時需要經過:VM核心->Hypervisor->主機核心->硬體資源,是以相對來說,性能
是三種虛拟化技術中最差的。
備注:我們用的VMwareworkstation工作站版就是這種
(3)型:虛拟機運作在傳統作業系統上,建立一個獨立的虛拟化執行個體(容器),指向底層托管作業系統,被稱為“作業系統虛拟化”。作業系統虛拟化是在作業系統中模拟出運作應用程式的容器,所有虛拟機共享核心空間,(共享核心,無需建立硬體仿真執行個體)性能最好,耗費資源最
少。但是缺點是底層和上層必須使用同一種作業系統,如
底層作業系統運作的是Windows系統,則VPS/VE就必須運作Windows。
三、托管型和裸機型的差別
托管型:常見的是VMware的工作站版和virtualbox.
裸機型:常見的是Vmware vSphere和Hyper-v .以及Xenserver
工作站版交換機的工作模式和伺服器版的工作模式有很大差別
虛拟交換機:
VMware workStation的虛拟交換機配置在虛拟網絡編輯器上進行配置
橋接方式:直接橋接在本地的網卡上,虛拟機可以和本機直接通訊擷取和主機一樣的網段位址。
Nat及host-only不可以和本地網卡通訊,會建立一個連接配接在NAT交換機的虛拟網卡
如: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 (最後面的單詞代表着此虛拟網卡連接配接在VMnet1交換機上)
VMwareNetwork Adapter VMnet8 (最後面的單詞代表着此虛拟網卡連接配接在VMnet8交換機上)
标準虛拟交換機:
端口組:用于VM虛拟機的流量(VM間的通訊以及VM和外部間通訊)
Kernel組:用于vCenter和Exsi主機的管理通訊以及通過Esxi主機管理主機下的虛拟機
解釋:通過登入vCenter,集中管理Exsi主機,通過Exsi主機集中管理虛拟機。
那些虛拟機所在的端口組(pvid)需要一個和它在相同vLan的 Kernelport才能夠被管理,不同的端口組可以細化(具體屬于哪個vlan),那麼虛拟機的Kernelport也可以細化才能夠管理它(對應要有他一樣的VLAN)。————集中管理時才會用
在和其他VM和外部通訊時,直接出主機網卡(主機網卡并非虛拟機的網關)。
此時不要糾結VM的資料直接從主機網卡出去,不用管網卡的IP嗎
主機網卡還可以虛拟好多個Kernelport,它就像工作站版的橋接網卡一樣,可以和外界通訊。
2.其他功能:如遷移不走管理流量專門用做拷貝,更像是通過主機共享方式傳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