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賽後将在遊泳季和冰上季之間不斷切換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标志性場館,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的比賽場館,2019年國家遊泳中心首次完成遊泳池與冰場的轉換,改造後的“冰立方”将成為世界首個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雙奧場館,也将成為冬奧史上首個在臨時冰面上的鋪設賽道的雙奧場館。

2019年12月,國家遊泳中心成功舉辦了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并完成了賽道認證,成為第一個開啟了高規格冰上賽事、并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的冬奧場館。

一副“骨架”撐起冰壺冰面

在遊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首先要把泳池裡的水抽幹,然後在泳池内搭設可轉換架體。在泳池裡“搭架子”看似簡單,但這套冰場可轉換鋼結構的設計考量和安裝精度堪稱精密。如何保證冰面在穩定牢固的同時,還能達到冬奧會比賽要求?秘密就藏在支撐冰面的可轉換鋼結構中。它由2600根3米高、2米長的薄壁H型鋼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裝有柱腳,每個連接配接點裝有可拆卸高強度螺絲,確定鋼架堅固結實。架體搭設完畢後,施工團隊進行了荷載試驗,最終試驗結果顯示,每平方米增加1噸的荷載,鋼結構的最大變形僅有1.6毫米,符合3毫米以内的設計要求。作為支撐冰面“骨架”的一部分,制冰基礎層施工也十分重要。首先要在混凝土預制闆面上鋪一層PE膜,然後再鋪兩層擠塑保溫闆,保溫闆之上再鋪一層PE膜和抗滑移層,最上一層便是制冰管架。看似簡單的工序,對施工品質要求極高。

兩套“系統”打造賽事環境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關鍵的環節就是制冰。場館改造的重要一項就是增加制冰裝置。新加的制冰機組位于場館室外東側,室外機組如何與室内管線相銜接,國家遊泳中心冬奧改造項目應用BIM技術對裝置安裝進行了大量深化設計工作,還與廠家一道進行了相關實驗對制冰機組參數、配置進行了優化,為後續安裝施工提供了便利條件。為了保證賽時萬無一失,施工方對三台制冰機組采取兩用一備,并進行了兩用一備如何控制,如何與群控系統無縫對接相關課題的研究。現在的賽場旁邊有兩組管道,一進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體的動脈和靜脈一樣。制冰基礎層上密密麻麻有序鋪裝的制冰排管相當于毛細血管一樣與動脈靜脈相連。室外制冷機組就是“心髒”,打開制冰機組使其運作,将載冷劑通過管道循環輸送至制冰場,保證賽場制冰順利進行。

衆所周知,“水立方”作為遊泳和跳水等水上運動項目的比賽場館,賽時環境是高溫高濕,那麼到了“冰立方”,冰壺比賽的賽場環境要求是低溫低濕。如何在偌大的比賽大廳内實作并保證低溫低濕的環境,奧秘就在于本次場館改造的除濕系統。“場館的除濕系統就像我們人體的呼吸系統一樣,源源不斷地将幹冷空氣送入比賽大廳,并将大廳内的濕熱空氣帶出去”。

一個“中樞”實作實時調節

如何保證比賽用冰不融化,觀賽群衆不寒冷,這又涉及到本次場館改造的一大難點——賽場溫度分區控制。為了保證賽場的濕熱環境,首先要對比賽大廳進行氣密性改造。因為冰壺比賽對現場環境要求極高,如果比賽場館未能得到有效密封,那麼濕熱空氣就會進入賽場内,造成冰面起霧,進而直接影響冰壺比賽無法進行。為此,國家遊泳中心對比賽大廳一層及池岸層的出入口進行了實體改造,增加室内外空氣隔離設施。此外還對屋頂膜結構及牆面闆之間的縫隙進行了封堵。

改造後的場館不僅增加了功能,更将實作智能更新。全新的群智能系統将有效監控比賽大廳的熱濕環境和光環境的變化。這個群智能系統就好比人的大腦神經中樞,根據場館内環境的變化适時調節場館内相關裝置的運作情況以滿足賽場需要。同時,改造後的比賽大廳内,根據需要在不同的點位設定了傳感裝置,這些傳感裝置就像我們人體的眼、耳、皮膚等感覺器官一樣,感覺着比賽大廳的溫濕度、聲光等環境的變化,并将這些資料及時回報至“神經中樞”,場館的群智能系統就會實際情況自動調節。通過一系列的舉措,最終實作冰壺場館比賽大廳確定任何熱負荷條件下,冰壺賽道冰面溫度達到-8.5℃,冰面以上1.5米處溫度保持在10℃,相對濕度不超過30%,看台溫度16℃至18℃,實作室内高大空間溫度的分區調控,既滿足了冰壺比賽環境的需要,又為觀衆營造了舒适的觀賽環境。

此外,場館還開展了建築聲學研究項目,在大廳采用最先進的建築吸聲材料,確定賽道兩端相隔40多米遠的運動員可以通過呼喊聲清晰交流。在此之前,項目已完成比賽大廳照明設施改造,共更新LED燈具314盞。更新後的比賽照明不僅更加節能,還實作了照明功能更新,遊泳模式、冰壺模式、商演模式的燈光照明可以一鍵切換,滿足了賽事傳播及不同種類大型活動的照明需要。

無障礙設施服務冬殘奧賽事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将承擔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賽時服務保障工作。為此,國家遊泳中心實施了冬奧會、冬殘奧會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升項目,項目覆寫國家遊泳中心全場館,包括場館外圍及前後院、場館各出入口、首層公共區域、B1競賽場地區域;項目功能涉及無障礙道路、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出入口、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坡道、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更衣間、低位服務台、語音提示系統、無障礙辨別系統等。針對輪椅冰壺,場館還采取了人性化的防疫措施,例如增加測溫門寬度,確定輪椅通過;降低殘障人士防疫物品擺放台高度,友善殘疾運動員使用等。

從效果看,“水立方”場館無障礙環境建設更新後,形成了完善的無障礙設施體系,提高了無障礙設施服務标準,不僅能夠滿足場館冬奧會、冬殘奧會比賽運作需求,還将更好地為賽後場館可持續利用提供長足保障。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冠軍王建新在體驗場館無障礙設施環境時曾表示:“冰立方”是他見到的世界上最好的擁有無障礙環境的場館。今年,在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展示應用推廣活動中,該項目還被評為“2021年度無障礙環境建設優秀典型案例”。無障礙設施不僅充分展現中國殘障人士事業的發展水準和中國社會文明程度,也讓來自國外的運動員和官員感受到中國作為東道主的人文關懷。

世界冰壺聯合會主席凱特·凱斯尼斯稱贊:“國家遊泳中心是我經曆過的曆屆冬奧會中最棒的冰壺場館。運動員更衣室、無障礙坡道等設施的設計非常精巧,考慮十分周到,各項防疫措施也很到位,我對世錦賽和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充滿信心。”

荔枝新聞北京工作部記者/劉辛 許迪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