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生育率下降,罪魁禍首可能是你身邊的日常用品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範圍内的人口出生率均出現下滑。然而其背後的原因,是否如人口統計報告所暗示的那樣,僅由經濟和社會文化因素來解釋?

據外媒15日報道,丹麥學者日前警告稱,環境因素可能正在對人類的生殖能力産生決定性的負面影響。他們近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生育率下降可能與化石燃料造成的污染有關。

研究稱,由于人類直接或間接接觸源自化石燃料的化學物質,可能導緻了如今廣泛的不孕症和輔助生殖等生育健康問題。

化石燃料污染或使不育率上升

據該研究稱,在過去50年中,丹麥的生育率穩步下降,而其他工業化國家也出現了這一趨勢。另據7月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的生育率幾乎從1950年的4.7減半到2017年的2.4。出生率下降通常被歸因為文化和社會經濟因素,例如計劃生育、避孕手段,及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變化,如因教育和職業而推遲了生育。

全球生育率下降,罪魁禍首可能是你身邊的日常用品

丹麥1901-2019年的生育率趨勢。

但資料顯示,生育率下降趨勢似乎始于工業化初期。在推出避孕藥之前,懷孕率已經在下降,且多年來的總體堕胎人數也在下降。但是相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類不育率在不斷上升。

據一些調查資料顯示,自1990年以來,美國意外流産增加了1%至2%。在丹麥,十分之一的嬰兒是靠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超過20%的丹麥男性難以使伴侶自然受孕。此外,2020年的癌症統計資料表明,每年全球有7.4萬多例睾丸癌病例。而也有研究表明,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的精子和卵子品質也在下降。

研究認為,這種趨勢無法用基因來解釋,因為生物進化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對不孕症知之甚少,問題的關鍵在于找出這麼多年輕夫婦沒法自然受孕的原因。”該研究作者之一、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尼爾斯·斯卡克貝克表示。他和同僚敦促科學界研究化石燃料污染對人類生育健康的影響。

“現代生活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性太強,”斯卡克貝克表示,“當我們購買一雙鞋子時,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已經在接觸化學制品了。全球10%的化石燃料被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玩具、衣服、化妝品、食品、包裝、建築材料等等。”

全球生育率下降,罪魁禍首可能是你身邊的日常用品

化石燃料污染或是全球生育率的下降的因素之一。

據他介紹,在人們的血液、精液、胎盤、母乳及脂肪組織中都有發現化石燃料的微小顆粒,而它們會幹擾人體的荷爾蒙系統并對生殖健康産生負面影響。

動物實驗已表明塑膠、化學品等會影響其繁殖生育

據研究,當暴露于有毒化學物質中,實驗老鼠的内分泌會受到幹擾,繼而影響其生殖能力。“我們從大量動物實驗研究中了解到,塑膠、化學品等會導緻動物繁殖生育出現問題。”斯卡克貝克說。 “當然,我們不能在人類身上做研究,但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足以說明,我們需要對此加以關注。”

據201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化學物質對内分泌系統的幹擾會影響荷爾蒙平衡,男性生殖系統疾病與此有很大的關系。而據2016年的研究,暴露在同等水準的化學物質下,女性和男性的生殖能力所受到的影響不同,但女性在早期妊娠期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斯卡克貝克指出,研究人類不孕症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研究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系統地評估這些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因為現代社會中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例如體力活動減少、吸煙、肥胖率增加等。

他表示,如果後續能證明生殖問題與化石燃料污染确實相關,那麼在行動措施層面,不僅要減少污染,跨學科的合作和監管也是扭轉人口減少趨勢的關鍵一環。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實習記者 丁文

編輯 張尋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