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

文/大悔憶智冰

張瑞芳是“解放前”所謂“十裡洋場”的女明星,但她在紅色經典《南征北戰》裡扮演的女民兵隊長,讓人絲毫不會懷疑她是“老根據地人民”,泥腿子、土八路的氣息,從骨頭裡冒出來。

更不可思議的,是同一部電影裡張瑞芳手下的那位叫“二嫚”的女民兵,那麼樸實、那麼土氣,你絕不會想到扮演“二嫚”的演員竟是“解放前”那部小資經典《小城之春》裡扮演大小姐的張鴻眉,你會以為是在當地找的一個出色的群衆演員。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前為張瑞芳,後右為張鴻眉)

大名鼎鼎的上官雲珠是城市小姐太太的最佳扮演者——從外貌氣質和她的演藝來看——但當你看過她在《南島風雲》裡扮演的堅持抗日鬥争的看護長(見題圖),你會懷疑是不是她演的。至于後來她在《早春二月》、《枯木逢春》裡扮演的勞動人民,簡直惟妙惟肖,滿臉滿心柴米油鹽。

還有一個令人咋舌的例子是台灣藝人舒淇。她生長台灣,做夢也沒有夢見過内地的“上山下鄉”——就連知青的子女也無法想象父母曾經的生活——當我這個知青聽說要由舒淇來演《美人草》裡的知青時,我覺得導演簡直昏了頭,她怎麼演啊!但影片出來後,我瞠目結舌:這個舒淇,竟然還真像咱們當年那些吃苦耐勞、潑辣多情的知妹。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舒淇扮演的知青)

還有一個同樣讓人驚歎的例子,是張國榮在《紅色戀人》裡演的共産黨員!

據聞,“《紅色戀人》中有一場戲是在很冷的冬天拍攝,張國榮身着一件單薄的襯衫站在寒風中,腳上還戴着腳鐐。有從業人員建議張國榮戴一副分量較輕的腳鐐,可是追求畫面真實感的張國榮不願意,一直戴着很重的腳鐐。

“《紅色戀人》有個鏡頭已經不需要拍到腳步特寫,但是張國榮還是堅持不拿下腳鐐,直到最後腳踝的皮膚被鍊子磨得‘血肉模糊’”(360百科)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張國榮扮演的共産黨員)

我看過周潤發主演的一部電影。他飾演片中那個南洋小國的國王,那南洋海風的氣息、那小國國王的氣質,仿佛籠罩了發哥的靈魂,哪裡還有阿郎、小馬哥的影子!我看過電視連續劇《鐵馬尋橋》,那裡面有個雍容大度的大家庭主婦,你怎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粗俗不堪的包租婆元秋嗎?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周潤發扮演的國王)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你以為元秋隻會演包租婆?)

回過頭來說大陸。

文革中被害的馮喆,在前文說到的《南征北戰》中扮演樸實無華的解放軍高營長,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讓觀衆以為他來自革命老區,經曆槍林彈雨。到了“反特劇情片”《羊城暗哨》,他出演公安偵察員,風流倜傥、機警幹練,與“女特務”打交道應付裕如,從莊稼漢搖身一變廣州靓仔,仿佛連血液都換過!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馮喆和他扮演的高營長)

《南征北戰》結尾處,于萬人叢中登高一呼,慷慨陳詞,引得漫山遍野的軍民歡聲雷動的解放軍進階指揮員,你能相信那是喜劇《抓壯丁》裡調戲婦女、猥瑣可笑的王保長陳戈扮演的嗎?他真是莊嚴、猥瑣都能演得發自血液!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陳戈扮演的解放軍指揮員)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陳戈扮演的王保長)

有些演員照搬國外演員與角色分離的理論,卻成了演什麼不像什麼!莊戶人家婆姨似的宋慶齡、富二代似的小紅軍、巾帼英雄似的潘金蓮、哲學家似的武大郎。。。。。。當然這也因為文革造成社會角色混亂錯位,精神面貌強求一律,年輕一代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或者說深刻的高低貴賤,沒有見識過千差萬别的人類表情,從書本到書本,從電影到電影——我認為周星馳旁觀者清,在《喜劇之王》及其它無厘頭電影裡對這種教條主義的幼稚表演作了辛辣的諷刺。

表演不真實的直接原因,一是不表演。

典型者為我所深惡痛絕的某一男演員和某一女演員。男的不論扮演什麼角色,一律繃着臉裝十三,女的永遠一臉的假天真。這種外強中幹的演員,竟被捧作“實力派”。一聽到“實力派”、“演技派”、“偶像派”這些詞兒我喉頭發癢!阮直先生說唱歌就是個娛樂休閑,同理,演個電影,幹什麼這麼僞學術?大陸電影,由于文革的破壞,至今不及文革前17年!

與此相反,另一種是拼命表演,生怕人家不知道他讀過表演系,擠眉弄眼、拿腔捏調,誇張做作,告訴你他演技了得,會演話劇!這種種矯揉造作,他們自稱“拿捏”,這詞兒讓我再次喉頭發癢。

“17年”電影出了那麼多精品,上司内行是關鍵,田漢、夏衍這些人是從上海灘而來。文革前,非常強調演員“體驗生活”,這也是一條成功經驗。當年趙丹為了演魯迅,拍攝的事八字還沒一撇,就已提前進入魯迅生活,任何場合包括乘公共汽車,都穿着魯迅式長衫從不脫下,令人瞠目。偉大的石揮,為了演好後來成為經典的《我這一輩子》中的乞丐,直接到北京大街上拿自己的衣服和乞丐換,找的就是爬滿虱子的感覺!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石揮)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藍馬)

老電影,不可思議的演技(修改版)

(趙丹)

現在我們那些高調做人的“明星”們,從學校到學校,又從學校到片場,拿什麼去表演人生的酸甜苦辣!臉上有手上有腳上有心裡沒有,還要自鳴得意學院派!其實演員最該講的,是閱曆。羅丹說:“藝術即情感。”托爾斯泰言:“文學藝術不靠邏輯,靠激情。”電影這一行真的很特殊!石揮、趙丹那一代,講究“從舞台上滾出來”,“從生活底層滾出來”,而今日“學院派”們對社會、曆史、人生,對表演的了解,都很淺薄幼稚教條,他們演技之爛,就像如前所述那些真正的演員們的高超演技一樣,也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些高調做人的“派”和“星”們,學表演不得門徑,學“派頭”(他們所謂的“範兒”——這詞兒第三次讓我喉頭發癢)倒是無師自通,籍貫本在内地,說話好像香港,嗯嗯連聲把頭點,伊裡烏噜“這樣子”。

而真有心得和成績者,如王學坼、陳道明等,反而相對低調甚至很低調。

俗話說:“誇口婆娘沒好腳,誇口太醫沒好藥。”

2010.7.26

(首發新浪部落格,再發百家号,發頭條有修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