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公安英模事迹展播|何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作者:華龍網
重慶公安英模事迹展播|何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今年4月加入高速籌備組以來,轄區内885.8公裡的高速,何濤已經跑了數次。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 發

人物簡介:何濤,漢族,44歲,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98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一級警督警街,現任交巡警總隊高速公路第五支隊指揮室副主任。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先後在重慶市警察局特警總隊、沙坪壩公安分局、重慶市警察局交巡警總隊等部門多崗位工作,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嘉獎 16次,優秀共産黨員3 次,優秀公安民警10次。因工作成績突出,2021年12月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交警,受到公安部通報表揚。

44歲的何濤皮膚黝黑,身形精幹,說話做事幹脆利落。過去20多年,何濤當過特警、做過片警、幹過刑警,還曾作為特勤隊員,參與完成警衛安保任務數百次。如今他投身高速指揮室工作,再次以過硬的政治素養、踏實刻苦的工作态度、靈活創新的管理思路赢得好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冷靜沉穩

他是應急指揮排程的“主心骨”

“綦江境内一名兒童病情危重,要立馬轉院到重慶兒童醫院,求助!”

2021年10月16日下午,何濤正在值班,耳邊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

賴女士的兒子今年兩歲多,前不久因患重病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就醫,但因治療情況不樂觀,賴女士決定一行四人自駕将小孩轉院到重慶兒童醫院接受治療。進入重慶境内後,因對路線不熟悉,擔心走錯路或遇到堵車,賴女士選擇了求助民警。

“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詳細了解情況後,何濤立即下達了指令。

指揮室裡,民警兵分幾路,迅速響應,一路通知民警駕駛警車開道,帶領求助車輛争分奪秒趕往重慶兒童醫院,另一路時刻關注前方路況,第一時間通報護送民警最優路線,同時給沿線勤務大隊通報相關情況,保障線路暢通,最大限度節省時間。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病重患兒已經陷入昏迷,何濤緊握對講機站在大螢幕前,不斷與前線溝通排程,目光緊緊鎖定監控畫面中的求助車輛。

“安全送達!安全送達!”下午16時15分,對講機裡傳來好消息,民警成功将患兒護送到重慶兒童醫院急診室,為醫生治療赢得了寶貴的時間,何濤懸着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今年5月20日高速五支隊成立至今,這樣的場景時常會在指揮室上演,何濤總是沉着冷靜,處變不驚,帶領隊員們妥善處置。因為他已經未雨綢缪,提前做好充足的預案。

高速路上出了事故怎麼辦?出現惡劣天氣應該如何處置?遇到緊急求助如何快速處理?何濤心裡都有譜。

研究資料表明,高速路上發生的次生事故相對來說會更加嚴重,是以事故發生後快速撤離尤為重要。為此,何濤專門協調了高速公路營運公司打破資訊壁壘,建立資訊傳遞管道,及時排程道路救援力量、路面障礙清理,極大提升了指揮排程效率。

同時他也強化應急管控。指揮室緊盯高德城市智慧大腦,時刻關注地圖顯示的轄區道路通行,适時開展指揮排程,并根據道路通行情況,惡劣天氣情況及時進行路面管控。此外,指揮室每周定期搜集各勤務大隊路面勤務力量安排部署,根據轄區路網流量、天氣狀況,結合重點隐患路段合理布置警力,一有突發警情,就近排程處置,提升處警效率。

重慶公安英模事迹展播|何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在何濤檔案櫃的角落裡,各種獎狀證書摞了厚厚兩沓。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 發

耐心細心

他是精細化勤務的管理者

指揮室裡,有兩塊螢幕格外醒目。

一塊是高速五支隊每日值班、勤務安排表,上面清晰地列出了支隊和下轄9個大隊的帶班上司、值班上司,巡邏民警,巡邏車輛代碼和管轄範圍。

另一塊螢幕上以地圖形式展示出各巡邏警車所在位置,随着時間變化,車輛位置不斷更新,螢幕上還會不時出現施工、管控等不同圖示。點選圖示後,事件類型、處理巡組、作業時間等一目了然。

何濤說,這是支隊勤務精細化管理的一部分。目前,高速五支隊轄區覆寫璧山、銅梁、潼南、榮昌、永川、大足、江津、綦江、萬盛等地,管轄885.8公裡,為五個高速公路支隊中裡程最長,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将會突破1000公裡。然而高速五支隊下設9個勤務大隊,民警總共僅有148人,人員少,管轄裡程多,如何使有限的警力最大化,這也是何濤思考的問題。通過分析轄區曆年事故分布、路網流量、惡劣天氣等因數,合理布局設定了19個固定巡組和4個機動巡組,并将每一個崗位的職責任務細化到每個時段、每個民警。

何濤的耐心細緻,再次展現在了工作當中。今年4月加入高速籌備組以來,轄區内885.8公裡的高速,何濤已經跑了數次。每次出發前,他都會提前做好規劃,沿途會觀察哪些情況,哪裡陡坡急彎,容易發生事故,哪裡辨別标牌需要補充更新,何濤都會細心記錄。每到一個大隊,何濤還會用心收集意見,根據各勤務大隊人員結構,結合大隊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制定符合各大隊勤務需求的勤務運作模式,做到了既考慮到工作全覆寫、無死角,又考慮到民警、輔警的工作強度和身心健康,提升了勤務運作的實際效果。

同時,他還協調高德公司引入IOT物聯網,該系統內建了資料采集、定位、自動上傳功能。每當路面有事故發生,巡邏車輛到達現場,隻需點選按鍵就可迅速啟動,現場的事故管控、施工資訊第一時間回傳給指揮室,友善後方決策,同時也會在高德導航軟體上對過往駕駛員進行安全提示,友善駕駛員規劃行程。

為了提升勤務工作的針對性和精細化,何濤建立了每日勤務研判機制,組織人員分析接警量,警情類型,事故路段、時段、類型,形成《每日勤務動态》,為警情研判和勤務力量部署提供了有力資料。

重慶公安英模事迹展播|何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他是應急指揮排程的“主心骨”。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 發

鐵漢柔情

他是“虧欠”家人最多的那個人

“媽,你不要操心我,你和爸爸要注意身體!”晚上9點,何濤還在加班,又接到了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媽媽總是欲言又止,何濤明白她的顧慮。“她是想關心我最近好不好,又怕打擾到我工作。”每當此時,何濤總會耐心安慰,然後繼續埋頭工作。

何濤是家中獨子,父母年近70歲,生活在長壽老家。自從加入警營後,何濤對父母最多的就是虧欠。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何濤堅守崗位,沒能回老家過年。平時工作忙,家裡的事媽媽很少讓他操心,這一次,卻有點反常。

“濤兒,給家裡寄點口罩吧!”“濤兒,再寄點口罩回來吧!”半個月間,媽媽已經打電話要了三次口罩。

父母都在老家農村,平時足不出戶,為何最近用了這麼多口罩?何濤放心不下,給親戚打了電話,直到那時他才得知,爸爸突然中風引發腦溢血,已經在醫院住了半個月。

“爸媽怕我擔心,總是什麼都瞞着我,太對不起他們了!”說到這裡,何濤紅了眼眶。其實,從警這麼多年來,何濤遇到的危險數不勝數,但他也像父母一樣,總是選擇隐瞞。

2005年,何濤在轄區派出所做刑偵民警。在一次辦案過程中,何濤被歹徒刺中胸口,所幸刀片被肋骨擋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直到現在,何濤都沒有把這段經曆說給父母聽,因為他也不想讓父母擔心。

在何濤檔案櫃的角落裡,各種獎狀證書摞了厚厚兩沓,上面已經落上了灰塵。“優秀共産黨員”“優秀公安民警”“個人三等功”……這些榮譽見證了何濤的過往,似乎也在訴說何濤撒下的青春熱血,但他卻甚少提及。

“既然選擇了警察這個職業,那勢必要放下一些東西,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顧,我能做的隻有盡力彌補。”何濤說。

夜深了,指揮室裡的燈光還在閃爍,電子顯示屏上各個路段依然繁忙。

喝了一口水,何濤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中。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 餘志斌/文 警方供圖

(本文來自新重慶用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