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秦始皇是我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也是首次完成大一統的曆史人物。在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于邢台沙丘,被葬于秦始皇陵。2014年,文物專家在清理秦始皇兵馬俑一号坑時,發現一件馭手俑,而俑身上的一種彩色,卻意外地揭秘了這種彩色為何在後代消失之謎,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1974年3月,臨潼縣西楊村的村民正在打井,在掏挖的過程中,他竟發現一些陶器碎片,随着水井越挖越深,發現的陶器碎片也越來越多,村民見狀立即将消息告知村長,而村長連忙聯系當地的文物研究所。當考古專家抵達西楊村後,他們立即實地考察,并進行嘗試性發掘,最終确認,這是一處大規模的古代大型兵馬俑坑,也就是“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發現大型兵馬俑坑,是一件令國人,乃至世界都震驚的事情,但兵馬俑剛出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根據專家描述,出土的兵馬俑都是有顔色的,可是這些顔色卻隻是昙花一現,15秒過後,兵馬俑身上的顔色層就發生變化,大概過了四分鐘就脫水、起翹、脫落,因為技術條件有限,專家們無法對顔色進行及時的搶救。看到這一幕後,專家忍不住發出惋惜的慨歎。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在考古發掘的過程中,專家曾出土過很多件漆器,為何這些文物上的漆沒有掉,偏偏兵馬俑掉漆了呢?秦始皇的身份非常尊貴,他陵墓中的陪葬品,不僅要用最好的,還要用最貴的。兵馬俑使用的漆比較特殊,它采用彩繪工藝,身上的顔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生漆層,第二部分是顔料層。專家通過分析得知兵馬俑使用的生油是一種天然原料,這種漆是白色的,但它和空氣接觸後,會變成黑色或棕紅色。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秦始皇采用生漆,會讓兵馬俑變得更加生動,但再美好的事物,也總有凋零的一天。兵馬俑長時間深埋地下,當它們再次與空氣接觸,因為生漆在陶俑上的附着力很差,故此,在不可逆的氧化反應之下,會很快失去原本的顔色,這也很無奈的事情。在清理兵馬俑的過程中,一個“馭手俑”成功吸引大家的注意。馭手俑是駕車的車夫,它是一種很普通的俑,但他身上卻有一種罕見的“藍色”。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我國古人不太喜歡藍色,而秦朝人偏愛黑色。從先秦時期出土的物品上看,也驗證該消息的可靠性,裡面幾乎沒有藍色的文物。在馭手俑的衣袖上,我們可以看到比較豔麗的藍色,這直接改寫秦朝器物顔色的曆史。經過中外考古專家的分析,馭手俑身上的藍是一種獨特的物質,這種顔色是通過後天合成的,被稱為矽酸銅鋇。矽酸銅鋇是一種混合物質,它極易溶于水,這種顔料在自然界中還沒有被發現,是人工制成的,而兵馬俑傭身表面,就是最早應用矽酸銅鋇的實物。

秦兵馬俑坑出土馭手俑,俑身上的一種色彩,揭秘古代藍色消失之謎

通過翻閱相關資料記載,矽酸銅鋇隻存在秦漢時期,漢代以後就失傳了。對于失傳的原因,專家們也做出相應的推測,他們認為這種顔色的制備技術可能掌握在少數工匠手中,随着朝代的更疊,時代的發展,這種制備技術也就失傳了,畢竟這種顔料,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除此之外,部分專家還表示,矽酸銅鋇失傳,很有可能是漢代工匠找到可以替代這種顔料的物品,使用起來更加友善,正因如此,矽酸銅鋇被逐漸淘汰。古代工匠将“大國工匠”精神發揮的淋漓盡緻,他們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智慧,給後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驚喜。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秦始皇陵還有更多的謎題等待我們去破解。各位讀者,你們感受到“馭手俑”的顔色之美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