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身為隋唐十八好漢之一,他救過秦瓊卻最終被秦瓊割下首級之人正是隋唐第九條好漢,“花刀大将”魏文通。
在隋唐十八好漢中,可以說魏文通是唯一一用大刀作為兵器的高手,正因為他外形酷似關羽,又用刀為兵器,是以又有人将其稱為“賽關爺”。而他的确頗具關二爺的氣質,對大隋忠心耿耿,正因如此,才為他後來之死埋下伏筆。
身為隋朝潼關守将,魏文通實力不可小觑,排名第九僅次于靠山王楊林,在尚師徒和新文禮排位之前,實力更是遠非秦瓊和單雄信所能比。
魏文通之是以與秦瓊有過節,還是源于秦瓊的一次“欺騙”,這也讓魏文通後來對秦瓊耿耿于懷。
話說在秦瓊反出山東之時,面臨着靠山王楊林的全力追擊,為了擺脫楊林的大軍,秦瓊隻有奔逃,而潼關卻是攔在他們面前的一大關卡。潼關守将魏文通并非馬虎之人,雖然他知曉秦瓊是靠山王楊林新收的“十三太保”之一,未來肯定得到楊林的重用,但是依舊檢查秦瓊的令箭,不曾想秦瓊的确拿有令箭,魏文通這才相信秦瓊,讓其通行,還給秦瓊送上幹糧。
等到楊林追趕過來,發現魏文通已然放走了秦瓊,勃然大怒,直接将其綁了起來,而魏文通這才知曉自己被蒙在鼓裡,對秦瓊憤怒無比。畢竟魏文通也是一個直爽之人,他容不下被人戲耍。随後魏文通就主動請求前去抓拿秦瓊,以求戴罪立功。

二
秦瓊畢竟離去不久,很快被魏文通追上,而魏文通刀法精湛,絕非泛泛之輩,二人交手秦瓊自然不是對手。
秦瓊為了保命,就隻有邊戰邊退,一直退到黃河邊上,這才遇到前來相救的單雄信徐茂公和王伯當。單雄信甚是威猛,可是一與魏文通交手也是難敵,實力差距擺在這裡。幸虧王伯當也在,這才化解秦瓊之危急。
王伯當箭法如神,百步穿楊,在隋唐故事中是毋庸置疑的天下第一神箭手,這手神箭功夫也讓他讓諸多高手忌憚三分。眼見單雄信難以抵擋魏文通,秦瓊走投無路,直接一箭射中魏文通的左臂又一箭射中他的右臂,魏文通懼怕王伯當神箭,隻得就此作罷,随後退去。
整體而言,魏文通并非實力不及王伯當,隻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魏文通在面對遠端攻擊時顯得力不從心,可能這也是他最大的弱點,而這一弱點就在王伯當面前無限放大。
這一次魏文通未能如願抓到秦瓊,也讓他郁悶不已。這也是後來跟随楊林,決意踏破瓦崗寨的重要原因之一。
後來,楊林擺下“一字長蛇陣”圍攻瓦崗寨,魏文通本是楊林的得力幹将,武力過人,就做了楊林的先鋒,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他對秦瓊的欺騙恨之入骨,隻想着擊垮瓦崗寨,進而報仇解恨。
三
在隋唐英雄中,一直存着“宿命論”的暗示,正如李元霸之于宇文成都,羅成之于楊林,羅士信之于來護兒,而王伯當似乎也是魏文通命中注定跳不過的坎兒。就在這次圍攻瓦崗寨的一戰中,魏文通再次遇見王伯當。
論刀槍實力,魏文通肯定在王伯當之上,可是王伯當百步穿楊的神技太過突出,緻使他的刀槍之術反而被遮蓋。在瓦崗寨一戰,魏文通再次擊敗秦瓊,而王伯當恰好歸來遇見秦瓊被殺得左支右绌,于是彎弓搭箭,一箭射向魏文通。
王伯當果然箭術神準,他的一箭直接射中魏文通的咽喉,花刀大将就此殒命。可以說,魏文通也是命中該有此劫,不然也不會恰好碰到歸來的王伯當,魏文通遭遇飛來橫禍緻使十萬大軍被瓦崗寨俘虜,這一戰的慘敗也對後來楊林之敗有一定的影響。
秦瓊眼見魏文通命喪戰場,也是感慨,心知若非當初他放馬通行,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命。然而戰場無情,既然各為其主,就隻能拼死相搏。無論如何,秦瓊還是很尊重這位猛将。
眼見魏文通斷氣,秦瓊就斬下他的首級,複命而去。
在《說唐》裡面,魏文通勇武過人,韬略雄材,是個忠義人士,隻是他錯保無道的隋炀帝,但是,也隻是立場不同而已。可是在《興唐傳》中,他卻被塑造為一個人品不佳的小人,這是不太好的。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